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2期
编号:13121441
村医队伍建设探“病因”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2期
保障乏力,补偿不够,培养欠缺,监管松懈
     保障乏力

    村医承担了大量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但村医生存压力日益加大、队伍不稳定,生活待遇低,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论当地收入多少,与其他行业的人群相比,村医生活条件都是相对较差的。青龙县曹碾乡新立村地处燕山山脉,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比较差。村医朱子亮,今年27岁,爷爷、父亲都干过“赤脚医生”,如今自己挑起村医这副担子也已经10年了,是个典型的“村医之家”。说到苦衷,他直言不讳:“我家是干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由于这里偏避,有时翻山越岭为村民看病辛苦不说,还挣不上多少钱,每年看病收入也就1万多元,在我们村,别看我们祖孙三代为医,好多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家里都盖起了宽敞漂亮的新房子,而我们还是30年前盖的砖瓦房,有时出去都觉得灰溜溜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许多村医是凭着自己的道德与良心,凭着与乡亲们难以割舍的情感来支撑自己继续从事这份事业的。

    “希望以后能有像样的退休待遇,不然哪还有年轻人当村医?”山西省代县一位64岁的村医老马说。他认为,国家应该参照民办教师的做法转变村医身份,这关系到全国一百多万村医的切身利益。

    村医的身份和待遇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靠的还是国家出台刚性的政策,从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上明确村医的身份,建立乡镇和村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统一管理体制。这样给了村医一个身份认同,有志青年必然会响应号召,走进乡村卫生室。

    虽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