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8期
编号:13117583
慢性病防治应纳入常态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8期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按患病人数计算,1998年,全国有12.8%的城乡居民患有不同种类的慢性病,到2008年上升到15.7%,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达到了46.8%。据此估算,目前约2.15亿国人患有不同种类的慢性病。

    复旦大学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按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46 531元人民币计算,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4834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就医费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慢性病的医疗负担将会快速加重。虽然慢性病的发病受不可变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社会危险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学界公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中心认为,慢性病防治可针对病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不同阶段,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级预防模式。其中,病因预防为一级预防,三早预防为二级预防,临床预防为三级预防。

    我国对慢性病快速发展的势头向来缺乏重视,亟待各级政府从宏观层面加强引导,将各类慢性病及其病种的预测与治理纳入各地政府工作规划,形成卫生工作常态。通过定期、前瞻、量化预测,把握影响规律,找准针对病种的主要干预措施,针对性落实三级预防措施,积极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要切实加强慢性病防治措施,首要条件是人力、财力、物力的基本保障。以慢性病高血压防治为例,中心对全国10个省的168所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现,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达标率仅为49.2%,工作数量总体完成率仅为43.8%。人、财、物基本保障无法到位,成为制约各地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瓶颈。

    中心经过测算提出,做好高血压防治,尤其是社区基层的综合防治工作,全国地级和县级疾病防治机构共需配置3958人,需要在现有人力基础上增加22.2%;工作经费需9亿元,需追加投入4.6亿元;仪器设备需要12.6亿元,还需追加投入9.1亿元。中心认为,在现有基础上,满足上述人、财、物投入要求,对于有效防治高血压这一人类的“头号杀手”,是必要的,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

    当前,各级政府将“期望寿命提升”作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如2012年《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人均期望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一岁”的发展目标。中心以江苏省为例,展开了慢性病预测与治理模式。量化结果显示,有针对性地干预慢性病效果巨大,慢性病防控力度只需整体加强0.3%,或者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的防控力度只要分别加强8%、6%和6%,即可实现期望寿命提升一岁的目标。

    因此,慢性病预测与治理纳入常态,将使各级政府摆脱“不知如何提升期望寿命”的窘境,并实现科学防治,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百拇医药(陈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