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763983
行政规划制约京冀医疗协同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5期
     异地医保是困扰区域协同的因素,但突破地域行政隶属关系的局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近日,有网友爆料,由于北京市医疗资源外扩共享规划的实施,作为移植定点机构的北京道培医院因扩建而关门,核心团队搬迁到了环京地区的河北省燕达医院,并成为其道培血液中心。但是,北京患者做完移植手术,却不能再享受北京道培医院的医保报销政策,导致巨额费用无法报销,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由于北京与河北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医疗优质资源布局严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很多住在河北的患者合近求远而去北京看病,导致河北环京地区医疗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为改善这种局面,北京市政府积极推动市属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通过整体搬迁、办分院、对口支援、共建共管等方式从中心城区向外疏解。据悉,目前北京辖区内约50家医疗机构已与河北省6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河北等周边省市的医疗服务水平,缓解了首都就医压力,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等问题。但是,京冀两地医保一直未能实现互认互通,也直接制约了两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 百拇医药
    “京冀两地医保未能实现互认互通是造成异地就医报销问题的根本原因。”河北省燕达医院执行院长李海玲表示,“异地就医结算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两地医保在政策与技术层面全线对接,逐步统一。从长远看,要想根本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完成河北省级异地就医平台的搭建,随后实现京冀双方异地就医平台的对接互通,进而实现两地就医即时结算。”

    李海玲认为,短期内异地就医结算最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机构指定定点医院为域外就医的试点医疗机构,针对区域外试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人群,参照就医地区的医保目录及医疗保险补偿政策执行,以此建立京冀两地医保互通机制。

    事实上,异地医保问题只是困扰京冀医疗协同的表象因素之一。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京冀医疗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两地医疗卫生规划缺乏整体性,没有从京冀协同发展的高度进行医院的区域规划和设置;二是京冀的互动性不足;三是医保报销政策使许多在北京工作河北居住的居民不得不在北京看病,否则难以报销;四是行政规划的制约,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所有问题的根本。
, http://www.100md.com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也认为,京冀医疗协同的关键是突破过去地域行政隶属关系的局限性,正确处理好资源配置和政策衔接问题。“不管是患者的跨区域就医还是医保的结算政策,反映的都是地域差异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应该打破过去以行政隶属关系的规划模式,尤其在京津冀接壤地区,更应该作为区域整体来看待,整体规划、分头实施,建好接口和联动机制,这才是当务之急。他建议,未来政府在规划区域,特别是在跨区域和流动人口多的地方,应该以更加开放、平等共享的理念去设计政策,才能真正解决跨地就医、医保结算和政策衔接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医疗疏解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定出三个时间节点:在2017年,部分疏解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0年,现在已经确定的教育和医疗疏解项目基本完成;到2030年,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要更加均衡,带动当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http://www.100md.com(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