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763895
取消门诊输液:一场观念革命(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5期
     2014年3月,航空总医院成为北京首家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医院,除儿科外,所有门诊医生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病情紧急的转急诊科治疗,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审慎开具静脉输液。

    “我做这件事,是把社会效益放在医院效益之上。”高国兰表示,取消输液的根本目的是回归医疗本质,规范医疗行为,维护患者利益。她始终认为,自己应该尽力去做回归医疗本质的工作。患者扎堆挂吊瓶,其实是国内非正常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尽管口服药物副作用小、价格低,优势明显,但现实中仍然不是很多医生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摆脱‘吊瓶大国’的帽子需要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高国兰说:“若不唤回大环境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即使我们不给输液,患者仍然还有别的去处,那样非但改变不了现状,反而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和健康负担。”

    目前,在航空总医院,门诊医生不会随便让患者输液,面对主动要求输液的患者医生也会耐心解释,积极劝导。航空总医院“门诊不输液”的举措正在悄然改变着患者的就医观念。其实,取消门诊输液之初,医院管理层也颇有争议,不少人面对个别不理解的患者和不配合的医生,都曾打过退堂鼓。然而,高国兰认为,即使流失一些患者,也要做下去。由于营造了合理用药的医院文化,并制定了相应制度及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处罚措施,航空总医院的医务人员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地担当起合理用药的责任,因而医院的急诊输液量并未因“门诊取消输液”而明显上升。

    正因为坚持,航空总医院收到了一张可喜的成绩单:取消门诊输液一年多来,日输液量由原来的门急诊输液300~400人降至急诊输液60~70人,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同比下降2.74%,门诊药占比下降6%,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病例由去年同期的6例降至1例,医院门诊量没有下降反有增长。在航空总医院,儿科是仅存的保留门诊输液的科室。尽管没有撤消输液室建制,截至2015年4月,儿科的门诊输液率依然从24%降至16%。

    高国兰认为取消门诊输液,是将社会效益放在医院效益之上,她始终认为,自己应该尽力去做回归医疗本质的工作。在高国兰眼中,医疗的本质是帮助身心出现问题的患者恢复健康。“是帮助而不是替代。”她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有免疫力,即使生病了,也有能力和基础去恢复健康,医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国人人均年输液8瓶的国情下,太多并不必要的输液,干扰甚至破坏了身体自身足够强大的功能。“愿健康回归健康,医疗回归医疗,未来我们还将把这一举措继续下去。”高国兰如是说。

    编辑/唐超,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