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药师》 > 20112
编号:13773145
冬补三九,夏养三伏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家庭药师》 2011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顺应四季阴阳变化,春夏季节保养阳气,秋冬季节保养阴气的养生方法。近些年,越来越受老百姓热捧的天灸,就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中医传统疗法。

    天灸,又称药物灸、发疱灸,与针灸疗法类似,是穴位刺激疗法的一种。它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性的中草药材,如毛茛、白芥子、吴茱萸、威灵仙等,捣烂或制成膏、散、糊、丸等不同剂型,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疱,通过药物的刺激和吸收作用,通经入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调整阴阳,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三伏灸与三九灸

    虽然一年四季皆可运用天灸疗法治疗疾病,但多主张在三伏天集中治疗。三伏是全年气候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阶段,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对于预防秋冬季节易发的“寒质”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谓之“冬病夏治”。

    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末伏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庚日在五行中属金,根据中医学理论,肺属金,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在庚日治疗的效果最好。此外,三伏天时,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毛细血管和毛孔扩张,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

    而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潜藏在内,卫表之阳气不足。在三九天,以辛温药物对穴位进行贴敷,可以祛除寒邪、温养卫表之阳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