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57210
形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25日 詹海涛 孟红旗 张继平
第1页

    参见附件(1908KB,3页)。

     [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模式综合管理治疗重症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的I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130例重症(cI)患者随机分为SU组(68例)和非卒中单元组(62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SU模式治疗及常规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病死率,神经功能(NIHSs)、生活能力、社会功能评价及人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人均药费、人均康复费。结果:治疗后,与非SU组比较,SU组感染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降低;NIHSS、Barthel、OHS评定显著改善;人均住院时间、人均药费显著减少。2组人均住院费无显著差异,SU组人均康复费显著增加。结论:在总体相同的经济投入下,卒中单元模式对重症(CI)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普通住院治疗模式。

    [关键词]卒中单元;脑卒中;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卫生经济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014-03

    我国年新发脑卒中病例数在150万人以上,年因脑卒中死亡数130万人左右。每年仅此病种的医疗费用达100亿元人民币,其中治疗费用所占比例最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重症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很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Meta分析发现近年治疗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本研究对68例采用SU模式管理治疗与62例接受常规治疗的重症CI患者,进行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对比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按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CI患者,按Pullitono公式计算梗死灶体积 脑梗死体积(on3):长径×短径x梗死层面数/2;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标准。入院时梗死灶>10 cm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分者为重症CI患者。应用SPSS 11.0软件发放随机信封。将患者随机分成SU组和非SU组。SU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50~71岁,平均60.87岁,平均梗死灶体积13.41 cm3,平均神经功能评分9.12分。非SU组62例,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50~71岁,平均61.03岁,平均梗死灶体积13.57 cm3,平均神经功能评分9.08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梗死灶体积、平均神经功能评分、发病距住院时间、费用报销情况、既往病史及房床位设置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严格按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流程H对SU组患者进行诊治,由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护师及心理医师等组成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及药物治疗;针对性的病例分析(病因、诊断、药物治疗及预防危险因素措施);伤残情况评估及康复锻炼计划。入院后72 h内的系统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包括翻身、拍背、移动、按摩患肢等。预防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床上肢体功能位置的正确摆放,各关节被动活动、自主坐起、站立平衡、步行等训练,并加以电针、运动疗法等);对失音患者的语言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对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及药物干预。住院期间患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心理、康复、言语及出院后预防、治疗、生活方式等指导)。非SU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

    1.3观察指标

    评定指标: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定并发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arthd指数)、社会功能评价(牛津残障评分,OHS)及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

    SU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MOF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非SU组。

    2.2 NIHSS、Barthel、OHS评价

    2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NIHSS及OHS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相关参数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SU组相关参数显著优于非SU组。

    2.3人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人均药费、人均康复费比较

    SU组人均住院时间较非SU组显著减少、人均药费较非SU组显著减少、人均康复费较非SU组显著增加,2组人均住院费无显著差异。

    3讨论

    有效降低重症cI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治疗重症CI的目的从抢救即刻已不仅是降低病死率,而是着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回归社会能力。近年的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SU模式的有效性,国外报道SU适用于全部缺血性脑卒中。SU的工作人员由多专业小组构成(包括临床医生、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为卒中患者提供标准的诊断、治疗、康复和专业监护。显而易见,SU对卒中的治疗已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转变,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其的运作不单纯局限于药物的应用,而更注重基于多学科融合对现有技术方法的合理组合和系统运用,对影响卒中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多方位的有效干预,强调早期规范化治疗及康复。

    本研究对比分析68例SU模式管理治疗与62例常规治疗的重症CI患者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表明,与非SU组比较,SU组的感染发生率、MOF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NIHSS、Barthel、OHS评定显著改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药物治疗费显著降低。SU组康复治疗费显著高于非SU组,2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SU对重症CI患者的优质疗效基于:标准化评估及早期处置方案,对重症CI患者的检查和诊断更精确、治疗更快速,充分体现个体化治疗;CI常见并发症是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有研究报道重症CI患者MOF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并发MOF的CI患者病死率极高。SU医护人员对可能出现并发症的监测和干预更及时、更有效,这对降低重症CI患者病死率至关重要;早期实施康复是改善神经功能的最重要基础,其依据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可塑性和重组能力,脑组织可通过轴突发芽、离子通道改变、潜伏通路启用、未受损组织代偿等多种方式改善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0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