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39501
腰-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6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 (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腰-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 HR、BP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优于EA。

    [关键词] 麻醉;剖宫产术;腰-硬膜外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054-02

    腰麻-硬膜外麻醉镇痛因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完善,可持续给药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及术后镇痛。本院 2006 年3 月前行剖宫产术基本选用硬膜外麻醉(EA),2006 年3月后剖宫产术试用腰-硬膜外麻醉(CSEA),并一直沿用至今,笔者对 EA 与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4年10月~2009年10月行剖宫产术的80例足月妊娠产妇,年龄20~36岁,体重指数≥30 kg/m2,身高154~170 cm,ASA Ⅰ~Ⅱ级,术前检查排除子痫、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妊娠并发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均不给药,产妇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SpO2、ECG。备齐应急物品及药品,上肢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两组均采用“宁创”牌 AS-E/S型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包,穿刺针为 26/16 G。实验组在麻醉操作同时快速滴入平衡盐液500 ml,置孕妇于左侧卧位,背部采取自然弯曲。选择 L2~3椎间隙,给予1 %利多卡因 3 ml局麻,先用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再用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缓慢向前推进,直到出现穿破硬膜的落空感。取出针芯,见针尾有脑脊液缓慢流出即可证实。将 0.75 %布比卡因 1.2~1.3 ml(视孕妇身高、体质情况而定)加 10 %葡萄糖液 0.4 ml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间约 30 s。注药完毕即拔出腰麻针,从硬膜外穿刺针内向硬膜外腔注入0.9% NaCl溶液 5~6 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4 cm备用。退出穿刺针,迅速改为平卧位,常规低流量吸氧。当胎儿娩出时,视情况给予麻黄碱 5~10 mg入壶静滴。对照组穿刺体位同实验组,取 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 3~4 cm,改平卧位为稍向左倾斜,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 3~5 ml实验量,5 min无腰麻征象后分次注入 1.73%碳酸利多卡因 8~13 ml。平卧位后均酌情取左倾 15°~20°或将腹部向左推移,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胎儿娩出时给咪达唑仑 2.5~3.0 mg、芬太尼 0.05 mg入壶静滴。

    1.3 麻醉效果评定与监测项目

    麻醉效果评定等级,优:手术过程无痛,不需要追加其他辅助药物;良:手术中有牵拉痛,需要单次追加辅助药物;差:术中镇痛不全,需多次用辅助药物,或改用其他麻醉方式。监测项目: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麻醉平面、麻醉药用量、麻醉诱导至手术切皮时间、肌松效果。记录新生儿娩出1 min和 5 min的 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果分析

    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组麻醉情况优于Ⅱ组,见表2。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组在麻醉平面,麻醉药的用量及麻醉诱导至手术切皮时间、肌松满意度等方面都优于Ⅱ组,见表3。

    与用药前比较,t=3.97,*P<0.05,t=17.05,**P<0.01,与实验组比较t=2.85,P<0.05,t=2.67,P<0.05

    2.2 新生儿Apgar评分

    实验组1 min时评分为(9.05±0.2)分,5 min时为(9.75±0.11)分,对照组1 min时为(8.95±0.3)分,5 min时评分为(9.9±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中国剖宫产率显著增高,一般为15%~18%[1]。剖宫产手术要求麻醉起效迅速,用药量少,骶神经阻滞完全,母体安全无痛,尽可能不使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手术操作者条件良好。EA具有并发症少、麻醉平面和血压较易控制、可用于术后镇痛等优点,但 EA 阻滞平面出现较慢,阻滞不全率较高(>25 %)[2],骶神经阻滞不完善,镇痛肌松效果欠佳,局麻药用量大,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长,给产妇带来一定痛苦,也给术者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的SA 用于剖宫产时,用药剂量小,起效快,镇痛肌松效果较满意,但麻醉时间受限,术后无法连接镇痛泵,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麻醉平面不易控制,并发症相对较多,主要是术中低血压、术后头痛发生率较高。而CSEA具有以下优势[3]:①CSEA可充分整合SA和 EA的优点,避其缺点,CSEA对HR、BP的影响不明显,用于手术时麻醉药用量小、作用发挥快,较短的时间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②CSEA肌松效果好,镇痛完善,不受时间限制,局麻药用量少,有利于手术操作;③CSEA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椎管内麻醉失败率低,术后头痛、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减少了产妇的痛苦;④CSEA可同样保留硬外管行术后镇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