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2036562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9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应用针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药结合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针刺;中药

    [中图分类号] R271.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70-01

    痛经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1]。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本文应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妇科门诊患者,均通过妇科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将6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4例,年龄14~31岁,平均21.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8年;轻度痛经12例,中度痛经15例,重度痛经7例;疼痛仅发生在经前21例,仅发生在经期13例;未婚25例,已婚9例。治疗组35例,年龄13~29岁,平均20.1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7年;轻度痛经10例,中度痛经16例,重度痛经9例;疼痛仅发生在经前23例,仅发生在经期12例;未婚27例,已婚8例。全部患者均排除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所致的痛经,中医辨证分型为寒凝血瘀证。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疼痛程度、疼痛时间及婚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次症:①经血量少或经行不畅;②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③畏寒或手足欠温;④乳房胀痛。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或沉紧。以上主症必备,兼有次症2项或2项以上者,辨证为寒凝血瘀证[2]。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消炎痛片,每次25 mg,每日3次,月经前5日服,服至月经第3日,连服3 个月经周期。治疗组,针刺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血海、地机、合谷。诸穴均用平补平泻法,以上各腧穴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针刺于月经前5日开始,到经行第1日止,连续3个月经周期。中药予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小茴香12 g、干姜6 g、延胡索10 g、川芎12 g、五灵脂12 g、蒲黄12 g、赤芍12 g、没药10 g、当归15 g、大枣6枚、甘草6 g。以上药味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3 d开始服,早晚分服,7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痊愈:小腹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有效:小腹疼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无效:小腹疼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字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34例中,治愈10例(29.4%),有效15例(44.1%),无效9例(26.5%),总有效率为73.5%;治疗组35例中,治愈21例(60.0%),有效11例(31.4%),无效3例(8.6%),总有效率为91.4%。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3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可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4]。现代医学认为[5],由于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子宫肌组织缺血,刺激子宫自主神经疼痛纤维而发生痛经。痛经属于中医“经行腹痛”范畴,中医学认为经期受寒,致寒邪客于冲任或肝郁气滞,经血滞于胞宫,或素体虚弱禀赋不足,以致冲任不足,胞脉失养,而发痛经。其中以寒凝血瘀为多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本研究应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关元、气海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可调理气血;血海可祛瘀,又可引血归经;地机能通调冲任、逐瘀止痛;合谷可行滞祛瘀止痛。诸穴合用,能起到温经散寒,行气理血,化瘀止痛的功能,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同时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可行气活血、消瘀止痛。而西医治疗以对症止痛为主,远期效果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本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应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可使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总之,针药结合,相得益彰,经通痛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杨华春.调肝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痛经94例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09,28(3):213-214.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2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4]韩蓁,张明慧.原发性痛经病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7,8(1):1-2.

    [5]黄志刚.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77-379.

    (收稿日期:2010-02-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