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36277
高频超声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39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随诊、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表现,比较良、恶性组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纵径/横径(L/S)、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CDFI)及脉冲多普勒(PWD)特征。结果: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L/S值分别为(2.06±0.34)、(1.21±0.27)。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分别为(15.90±6.43)、(25.35±8.58) 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分别为(7.04±1.50)、(6.32±1.74) 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0±0.08)、(0.82±0.09),四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高频超声对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浅表淋巴结;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 R7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068-02

    淋巴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引起浅表淋巴结的肿大,因此检查淋巴结、判断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由于具有无创性、实时性、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淋巴结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对84例经临床随诊、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复习文献资料,旨在提高高频超声对本病的诊断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7月在本院因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84例,男性38例,女性46例,年龄12~68岁,平均(37.51±6.07)岁。

    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分别为:淋巴结炎37例,其中急性淋巴结炎28例,慢性淋巴结炎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4例;恶性淋巴瘤24例,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17例,何杰金淋巴瘤7例;淋巴结转移瘤19例。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结核及部分淋巴结炎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余患者经内科抗感染治疗,追踪观察3个月后治愈而确诊。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仪器探头频率5~1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分(颈部、腹股沟、腋下),在相应部位多切面扫查。测量淋巴结纵径(L)和横径(S),计算L/S值。观察淋巴结内部回声,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及能量多普勒(CDE)观察淋巴结内及周边血流情况,采用脉冲多普勒(PWD)测量淋巴结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

    1.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资料经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84名淋巴结肿大患者中,良性者41例,最大约3.1 cm×1.2 cm,淋巴结炎在出现组织坏死、液化及淋巴结结核急性发作时体积明显增大,但形态仍保留椭圆形;恶性者43例,最大约8.6 cm×5.3 cm,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瘤时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趋近圆形。淋巴结L/S值,恶性组为(1.21±0.27),良性组为(2.06±0.34),两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良性淋巴结肿大多表现为髓质增宽、皮髓质界限清晰,内部回声多较均匀。CDFI:淋巴结门部见较规则的树枝状血流信号,淋巴结出现坏死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恶性淋巴结髓质明显缩小或消失,皮髓质界限不清,有融合倾向。CDFI:淋巴结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杂乱血流信号。如图1、2。

    良性及恶性组淋巴结脉冲多普勒Vmax、Vmin及RI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频谱形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见表1。

    3 讨论

    高频超声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浅表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可为临床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是淋巴结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直径是淋巴结的一个重要特征。Hajek等[1]应用高频超声并结合术后病理对99例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研究,认为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5 cm以内,淋巴结肿大时直径超过0.5 cm。多数超声检查是以淋巴结的大小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然而仅以淋巴结的大小来判断良恶性是不全面的。本研究发现,急性淋巴结炎时淋巴结可明显增大,本组41例良性组中最大直径为3.2 cm,而部分转移性淋巴结的直径小于1.0 cm,无明显增大,本组43例恶性组中最小者直径仅5 mm。

    形态是良恶性淋巴结鉴别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即长径或纵径(L)大于横径(S)。淋巴结门居中,淋巴结的内部回声表现为中心部髓质呈窄带状强回声,周围皮质为均匀低回声。Tohnosu等[2]对颈部淋巴结的研究表明,淋巴结的短径和长径比值(S/L)是区分转移性和良性的重要标准。Vassallo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长径与横径的比值(L/T)≥2多为良性淋巴结肿大,L/T<2多为恶性淋巴结,并且认为恶性肿瘤容易较早侵犯淋巴结的髓质,使髓质结构破坏或消失,加上瘤细胞的非均匀些性浸润,淋巴结内回声常不均匀。本研究显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淋巴结结核等良性淋巴结肿大时淋巴结仍保持椭圆形,长径大于纵径,L/S值为2.06,即淋巴结体积呈均匀性增大,淋巴结内皮质回声略减低,髓质回声稍增强,皮髓质界限尚清晰。恶性淋巴结肿大时横径增大常较纵径明显, L/S值为1.21,淋巴结内部髓质回声较低或消失,皮髓质界限不清。

    彩色多普勒能够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内部的血供情况,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本组结果显示,良性淋巴结肿大时血流分布规律,呈规则树枝状分布,频谱形态上为高速低阻型,即S1波峰尖锐,波形宽阔。恶性淋巴结肿大时血流分布不均匀,呈扭曲或紊乱的树枝状。频谱形态上为高速高阻型,S1峰较圆顿,峰时延长。Tschammler等[4]报道恶性淋巴结血流分布可以分为以下4型:①结内无血管型;②结内血管移动型;③中央血管紊乱型;④周边血管型。本组恶性淋巴结内血流分布以后三型为主。Chang等[5]提出以RI≤0.6为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本组研究得出类似结论。

    许多疾病都可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操作简单、费用低、无创伤,可以显示病变淋巴结的形态、内部回声及血管等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信号。因此,笔者认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Hajek PC,Solomonowitz E,Turk R,et al.Lymph nodes of the neck:Evaluation with U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