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032433
眼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玻璃体疾病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左金霞 李 强
第1页

    参见附件(859KB,1页)。

     [摘要] 目的:评价眼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玻璃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6例412只眼玻璃体疾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眼多普勒超声检查玻璃体混浊178例,占86.0%;玻璃体后脱离67例,占32.4%;后巩膜葡萄肿4例;玻璃体积血4例;星状玻璃体变性4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例;晶状体脱位至玻璃体1例。结论:随年龄增长,玻璃体浑浊及玻璃体后脱离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眼多普勒超声;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

    [中图分类号] R44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59-01

    本文通过对本院眼科就诊的206例患者进行眼部超声检查,根据不同年龄,了解玻璃体病变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本科就诊的206例患者,412只眼,年龄22~86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6例,按年龄分布给予散瞳眼底检查,结合眼部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玻璃体病变的发生率。

    1.2 检查内容及方法

    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直接检验镜、间接检验镜检查。眼部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LOGIQ-7型号,探头频率6~10 MHz超声检查仪,患者仰卧位,闭眼,涂耦合剂,观察玻璃体暗区内光斑形态、亮度、位置、活动度等情况。

    2 结果

    2.1 B超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B超检查发现玻璃体混浊178例,占86.0%;玻璃体后脱离67例,占32.4%;后巩膜葡萄肿4例;玻璃体积血4例;星状玻璃体变性4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例;晶状体脱位至玻璃体1例。

    2.2 不同年龄段玻璃体病变分布情况

    见表1。

    从表中可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混浊及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经统计学检验,χ2=18.68,P<0.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9岁年龄组玻璃体混浊发生率高于60~69岁年龄组,考虑可能与该年龄组近视眼患者相对较多有关。

    3 讨论

    玻璃体的病变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玻璃体变性、近视性玻璃体变性,以及玻璃体炎症、出血及增殖性病变等。就本院病源看,以年龄相关性及近视性占多数。

    玻璃体液化变性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曾有报道40~49岁年龄组中,50%以上有玻璃体液化变性。60岁时则可增至80%以上。国内夏建生等[1]对大于60岁660例1 320只眼进行调查,用散瞳检验镜下检查,玻璃体病变发生率只有8%,而通过B超检查发生率可达60%。说明检眼镜下的主观检查与眼部超声客观检查存在较大的差异。本院通过眼底多普勒超声检查,按不同年龄组,玻璃体混浊发生率为72.7%~85.1%。

    由老年玻璃体变性引起的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大于50岁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为53%,大于65岁其发生率增至65%。国内余杨桂等[2]对185例有飞蚊症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发现68%有玻璃体后脱离。国外报道,玻璃体后脱离所致的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8%~46%,是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时引发了对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区的快速牵拉所致[3]。本组统计,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大于50岁年龄组为14.9%~37.7%,低于上述数字。

    近视性玻璃体变性,主要发生在轴性近视眼中,发生玻璃体液化变性年龄比正视眼及远视眼为早,玻璃体后脱离也比正视眼者提前10年发生[4]。高度近视眼尤其明显。本组60岁以下年龄组,玻璃体混浊发生率较高,考虑与这些年龄组近视眼人数比例相对较高有关。

    本组超声诊断玻璃体混浊及后脱离患者,患者有自觉症状者,给予积极碘剂局部点眼及直流电导入治疗,症状均不同程度得到治愈及改善;对于玻璃体积血,通过积极治疗,积血均得以吸收,视力得到提高;玻璃体机化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通过激光治疗保住了有效视力;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因患者视力已无光感,且无自觉症状,故未予特殊治疗。

    玻璃体疾病同样有致盲的危险,故临床应重视玻璃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眼底检查结合眼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5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