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31954
胸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黄世良,李剑荣,郭玉婵,邹裕海
第1页

    参见附件(143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普胸外科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接受普通胸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肺功能情况、术前心电图(ECG)结果、术中出血量、术中低血压及持续时间、术后心电监护等情况。结果: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前ECG、术前肺功能均是诱发普通胸外科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因素。结论:普通胸外科手术后,由于心脏的正常节律调节系统受到手术的直接和(或)间接的干扰、机体对手术过程中创伤的应激反应及年龄、缺氧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术中应根据情况对患者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尽量避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心律失常;原因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73-02

    胸腔手术会影响患者身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并使循环系统发生变化[1]。近年来,胸腔手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收集2007年6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接受普通胸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普通胸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155例,其中,男102例,女53例,年龄29~74岁,平均(52.6±12.4)岁。手术类型有:行全肺切除术者25例,局部或肺叶切除术者4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者34例,纵隔恶性肿瘤患者14例,纵隔良性肿瘤患者7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9例,胸腔包裹性积液患者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4例,其他手术者12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心电图作出心律失常的诊断,诊断标准参考《心脏病学》[2]。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前肺功能情况、术前心电图(ECG)结果、术中出血量、术中低血压及持续时间、术后心电监护等情况。分析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原因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胸腔普通外科手术创伤大,需要麻醉的时间较长,术中失血较多,可能会对循环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报道指出,当胸腔从负压改变为大气压时, 循环系统将发生变化,每分输出量将减少,胸膜腔开放后心输出量平均减少60.1%[3]。引起开胸手术循环功能变化的原因是:①静脉回流减少。②肺阻力增加。③其他诸多因素影响, 如生理条件、血电解质、心肺功能等。切除不同肺组织可以导致右心室缩压, 进一步影响心输出量的变化[4]。

    开胸手术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可能还与手术创伤、胸腔内自主神经受到较为直接的刺激以及术后皮质激素应激反应增强有关。其机制较为复杂,自主神经受到较为直接的刺激,血中儿茶酚胺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强而导致心律失常。术后疼痛刺激、低血容量及缺氧、麻醉及水电解质失衡也为其诱发因素之一。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可能为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手术中迷走神经的切断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引起心律失常。

    从本文可知,本次收集的资料中,年龄在60岁以上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各器官代偿能力差、手术的创伤、术中麻醉、失血等因素引起身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失衡,胸腔内自主神经受到较为直接的刺激,以及术后皮质激素应激反应增强,且上述神经、体液的变化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极易诱发心律失常。

    心脏容量负荷过重或负荷不足也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400 ml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数量明显多于出血量<400 ml的患者。其原因为胸外科手术中失血量较多,虽然在术中、术后会对失血量进行及时补充,但补充量不十分准确,补血过多会增加心脏负荷,心脏代偿性加速排血而出现心律失常;补血过少使循环血量不足,携氧能力减少而心脏代偿性心率加速,致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律失常。

    总之,普通胸外科手术后,由于心脏的正常节律调节系统受到手术的直接和(或) 间接的干扰、机体对手术过程中创伤的应激反应及年龄、缺氧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实践多表明,如果能尽早发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 通常能使心律失常得到及时复律。因此,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筛选,对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高龄患者,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对于存在诱发心律失常高危因素的患者, 如年龄较大、右肺切除、涉及心包的手术、食管切除等患者,有必要进行重点监护,为防止心律失常的持续性存在及进一步加重,延长心电监护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手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或损伤血管及神经,避免术中血压或心率有大幅度的波动,对失血的补充要量出为入,术中应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的检测,尽量避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金钗,陈惠珠,郑小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