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32041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的对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侯蕴祈
第1页

    参见附件(1475KB,2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的对照研究,评价两者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80例患者,符合脑梗死标准并经临床和脑电图确诊为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分别接受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完成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用药后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以及出现一般和中枢毒副作用的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的发作控制率、总有效率、一般和中枢毒副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退出5例,A组无一例退出。结论:奥卡西平对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的近期控制率、总有效率优于卡马西平,毒副作用少于卡马西平。

    [关键词] 奥卡西平;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97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52-02

    脑卒中是老年人发生继发性癫痫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国内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一般为10%[1],印度学者Sita jaylakshmi[2]的报道为10%。本文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各类型脑梗死患者80例,对照分析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80例患者,符合脑梗死标准并经临床和脑电图确诊为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全部患者符合国际脑梗死诊断标准(包括各种脑梗死类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一届癫痫学术会议癫痫诊断标准,全部患者既往无癫痫病史。所有患者并发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病(59例),心功能不全或房纤(15例),肺部感染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例),血脂异常(29例),血糖异常或有胰岛素抵抗(39例),肾病或肾功能不全(9例),消化道疾病(5例),肿瘤(4例),孕妇1例,用药前已终止妊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将符合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口服奥卡西平胶囊0.15 g,每天3次;B组口服卡马西平片0.2 g,每天2次,正规抗痫治疗4周之后,根据患者的发作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可达1 200 mg/d,单药治疗3个月后仍不能缓解,或出现新的痫性发作类型,脑电图背景恶化、痫样放电增多,排除其他诱发因素后仍无好转,则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毒副作用明显者排除各种诱发因素(包括应激、中毒、感染、重大创伤和过度激动等),可根据发作情况适当减量或停药。比较两组用药后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按标准评定疗效。

    1.3 评定标准

    控制:发作完全停止;显效:发作次数减少≥76%;有效:发作次数减少≥51%,但≤75%;无效:发作次数减少≤50%,但无发作增加;恶化:发作频率增加。将控制、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将无效、恶化合计为总无效。中途退出治疗者既不计入有效,也不计入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两个样本率差异性进行U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A组口服奥卡西平150~1 200 mg/d(中位数450 mg/d)3个月后,无一例退出,40例中发作控制率为70.0%,有效率为85%。B组口服卡马西平150~1 200 mg/d(中位数600 mg/d)3个月后,退出5例(其中1例不能耐受副作用,4例因病情加重中途退出),35例中发作控制率为25.7%,有效率为40%。具体情况见表1。

    2.2 毒副作用

    治疗3个月后,A、B组一般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10.0%(4例)和27.5%(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中枢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12.5%(5例)和42.5%(1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ost stroke pilepsy,PSE)可由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引起,而脑梗死更易于发生迟发型癫痫[3],故称为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主要是指缺血性脑卒中2周后的恢复期至后遗症期所发生的癫痫,主要与脑卒中后渐发生的神经细胞变性、病灶周围胶质细胞增生、病灶的机械刺激等因素有关[4]。早发型癫痫也有超过80%演变为迟发型癫痫。目前认为卡马西平对上述类型均为首选或一线用药,故对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常为首选用药,但临床观察到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起效慢,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过程才能达稳定的药效浓度,另外效果难以达到文献所说的明显疗效,更重要的是有较大的副作用,如剥脱性皮炎等,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更会加重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本病治疗一直无规范化,多按临床医生经验使用药物,尤其在基层医院造成顽固性癫痫不少见[5],治疗上无新进展。

    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由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少而逐渐成为目前一线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的替代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的单药治疗或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痫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奥卡西平为卡马西平10酮基衍生物,其作用为阻断脑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通道,从而稳定细胞膜,抵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并可降低突触传递的兴奋冲动,另外能使K+内流增加,对钙通道也有调节作用,能同时减少突触前的谷氨酸释放[6]。奥卡西平优于卡马西平之处在于无肝酶诱导作用,生物利用度高(96%),蛋白结合率低,疗效高,不良反应尤其是皮疹少。本文研究发现,奥卡西平作为单药治疗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其初始目标剂量与卡马西平治疗相似。奥卡西平剂量的安全、有效范围较宽,能较好耐受,同时有效控制发作,目前癫痫治疗主张单药治疗,单药治疗发作控制率尤为重要。奥卡西平毒副作用的发生概率较卡马西平低,为减少奥卡西平的毒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可逐步分多次加量到治疗剂量,以增强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毒副作用出现时间可长可短,表现形式多样,对皮疹需立即停药,其余毒副作用可视轻重或耐受程度减量或停药,多数毒副作用可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或消失,或可被患者接受。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出现个别患者发作加重,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肌阵挛多见,脑电图小尖波、棘波、复合棘慢波均可出现,机制不明,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相比,3个月的治疗期无患者脱落或退出,药物价格一般家庭能承受。在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治疗中疗效更优越;效价比更高,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相比,毒副作用更少。

    [参考文献]

    [1]Lossius MI,Ronning OM.Post-stroke epilepsy[J].Tidsskr Nor Laegeforen,2004,124(5):620-62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