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32030
PreS1Ag与乙肝病毒“两对半”同步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王建军,于 芹
第1页

    参见附件(1481KB,2页)。

     [摘要] 目的:对PreS1Ag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乙肝“两对半”同步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每次“两对半”检测中HBsAg阳性的受检者标本进行PreS1Ag检测,检验结果根据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进行统计。结果:212 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共检出PreS1Ag阳性标本160例,阳性率为75.5%;“两对半”项目顺序为: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两对半”模式为“+-+-+”者71例,其中PreS1Ag阳性65例,阳性率为91.5 %;“两对半”模式为“+--++”者83例,检出PreS1Ag阳性62例,阳性率为74.7%;“两对半”模式为“+---+”者48例,检出PreS1Ag阳性30例,阳性率为62.5%。结论: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及“+---+”模式PreS1 抗原阳性率都比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大家在重视乙肝“大三阳”的同时,不能忽视“小三阳”、“+---+”等其他模式的乙肝患者。PreS1Ag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强弱的新指标是对乙肝“两对半”的很好补充,与“两对半”同步检测会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科学。PreS1Ag检测容易,尤其适合无条件开展HBV DNA检测的基层医院。

    [关键词] 乙肝病毒;PreS1Ag;两对半;传染性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67-02

    S1蛋白是乙肝病毒(Dane)颗粒的外膜蛋白,HBV外膜蛋白由108~110个氨基酸组成。前S1蛋白的第21~47位氨基酸为肝细胞膜受体,HBV可通过这一受体黏附至肝细胞膜上,从而侵入肝细胞。PreS1Ag参与调节病毒成熟和分泌,是病毒复制的血清学指标。PreS1Ag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临床意义包括很多方面:①PreS1Ag阳性,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且具有传染性的指标。②PreS1Ag从阳性转为阴性,说明机体内乙肝病毒被清除。③乙肝小三阳患者PreS1Ag阳性,表明乙肝病毒仍然在复制。④急性乙型肝炎,PreS1Ag比HBeAg和ALT的升高出现得早,是早期诊断的指标;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期,PreS1Ag比HBeAg 更早消失。而且,在慢性乙型肝炎,PreS1Ag比HBeAg 、HBV DNA 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⑤大三阳的PreS1 阴性可能是PreS1 抗体中和了PreS1 抗原,预示病程恢复较好;小三阳PreS1抗原阳性,表明乙肝病毒仍然在复制。现对212 例乙肝HBsAg阳性的血清样品同时进行了PreS1Ag和“两对半”检测,并对PreS1Ag的检验结果依据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模式进行统计分析,来探讨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两对半同步检测的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9年度本院门诊和住病患者。

    1.2 PreS1Ag酶免检测试剂盒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乙肝“两对半”检测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仪器

    XD-711酶标分析仪、DEM-Ⅲ酶标洗板机、电热恒温水浴箱。

    1.4 方法

    ELISA法检测。具体操作步骤、结果判断、注意事项等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使用。PreS1Ag和乙肝“两对半”检测都用酶标分析仪扫描样本A值。

    2 结果

    212例HBsAg 阳性者中共检测到160例PreS1Ag阳性。PreS1Ag阳性在“两对半”各模式中的分布情况统计见表1。

    3 讨论

    212 例HBsAg 阳性标本中,前1、2、3三种“两对半”模式共有202例,占总“两对半”模式95%。说明这三种模式是当前HBsAg 阳性患者的主要模式,同时PreS1Ag阳性者也绝大多数存在于这三种模式中。

    从表1可知,212例HBsAg阳性标本共检查出160例PreS1Ag阳性标本,阳性率为75.5%,乙肝患者的PreS1Ag阳性率很高。说明PreS1Ag非常适合乙肝病毒感染检查、疗效观察及治疗监测。同时也可看出至少在农村,目前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比想象得严重,乙肝治疗任重道远。从表1中可知,虽然HBsAg 阳性时PreS1Ag阳性者检出率高,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单个PreS1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只能是作为“两对半”的必要补充,来判断HBV患者感染的真实情况。

    71例“大三阳”中PreS1Ag阳性者65例,检出率为91.5%;“小三阳”83 例中PreS1Ag阳性者62 例,检出率为74.7%;48例“+---+”模式中PreS1Ag阳性者30 例,检出率为62.5%。“大三阳”患者稍少于“小三阳”,但是“大三阳”患者PreS1Ag检出率最高,这与大多数“大三阳”患者的病毒复制能力和传染性较强有关,符合HBeAg和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但同时“小三阳”患者、“+---+”等其他模式的PreS1Ag阳性率也比较高。这说明临床医生及患者不能单从乙肝“两对半”的模式来判断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要同时检测PreS1Ag才能全面科学地了解乙肝患者目前的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等情况,正确判断病情。

    抗HBc 是乙肝传染指标之一,与乙肝传染性强弱相关。前3组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PreS1Ag检出率都比较高,也从侧面说明PreS1Ag与抗HBc 检测具有一定相近的临床意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传染性越强的标本PreS1Ag的检出阳性率越高。笔者在2008年曾经检测到1例乙肝“两对半”中单纯抗HBc阳性标本,其PreS1Ag检测阳性。HBsAg阴性(排除了“钩状效应”)可能与乙肝病毒免疫逃逸有关,进一步说明PreS1Ag检测比HBsAg 更加具有特异性,与“两对半”同步检测能减少HBsAg的假阴性发生。

    从本次乙肝“两对半”和PreS1Ag同步检测的结果可知:PreS1Ag与HBsAg 阳性有相当好的相关性。PreS1Ag阳性有助于乙肝病毒肝炎诊断,它作为乙肝病毒复制和机体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方面可能更优于HBsAg。这是因为HBsAg 既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中,也是组成球状空传染性指标壳颗粒和棒状颗粒的主要成分[1],前S1 抗原位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大分子蛋白的N末端,只存在于具有传染性的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上;而前S1 抗原的转阴又早于HBsAg,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表现[2]。它的转归还可用于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

    传统“两对半”中HBsAg、HBeAg、抗HBc 是乙型肝炎三大传染指标,与乙肝病毒的复制密切相关,本次的PreS1Ag检测结果显示:在HBsAg、HBeAg、抗HBc三大传染指标出现时,其检出率明显增高。但这三大指标有很多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映。所以,笔者认为同步检测PreS1Ag有助于进一步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增殖情况。PreS1Ag作为乙肝的一项新的感染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