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31999
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胡立元,贺丽群
第1页

    参见附件(147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疗效。方法:将128例在本院骨科住院且合并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实施饮食指导、健康宣教以及局部按摩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骨科卧床患者一般常规护理,给予通便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及通便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通便有效率分别为89.06%、90.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骨科卧床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便秘现象,且不良反应小,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护理干预;骨科;卧床;便秘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11-02

    骨科患者以创伤居多,患者由于术后或伤后的心理、生理应激以及饮食不当、卧床时间长等因素,易发生肠功能紊乱及肠蠕动减慢,导致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水分重吸收后粪便干燥,使得患者排便困难。据报道,骨科患者便秘发生率高达60.87%[1]。便秘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病情及心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本院对2007年3月~2009年7月在本院骨科治疗的64例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7月本科收治的骨折卧床并便秘患者128例,均具备以下条件:①继往无便秘史;②无严重并发症;③普通饮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男48例,女16例,平均年龄(43.0±12.5)岁,其中,颈椎骨折4例,胸椎骨折29例,盆骨及下肢骨折31例。对照组男4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13.2)岁,其中,脊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30例,盆骨及下肢骨折31例。所有患者均3 d以上没解大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便秘时间、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骨科卧床患者一般的常规护理,给予常规剂量的通便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大黄苏打片、酚酞及番泻叶等,对排便状况无特殊指导。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排便护理、腹部按摩等康复锻炼。

    1.2.1 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解释便秘发生的原因及相关知识以及告知其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正确指导其使用便盆, 帮助患者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

    1.2.2 心理护理骨科患者心理刺激的主要来源是机体创伤,应该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烦躁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纠正患者怕拖累别人或怕麻烦别人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克服体位改变带来的影响,使患者习惯卧位排便。

    1.2.3 饮食指导督促患者进食时增加纤维素丰富的果蔬和含有粗纤维的豆类、糙米等食物,如芹菜、豆芽、韭菜、萝卜、海带、玉米、蚕豆等,以增加肠蠕动。同时减少辛辣食物摄入。适当进食蜂蜜、芝麻、核桃等[2]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1.2.4 指导腹部按摩[3]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前3 d由护士操作。于早餐后或晚餐后30 min进行,每次10~15 min,每日2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松,两腿屈曲。操作者于患者右侧,双手重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右下腹部,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 。有自理能力的患者也可在指导下自己按摩,帮助排便。

    1.2.5康复锻炼对没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定时给予叩背、翻身、被动活动四肢及按摩腹部。尤其要注重做下肢的侧展及屈伸等运动,这样可以增强腹压,使肠蠕动增加。对于有部分自理能力的患者,应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指导其正确的锻炼方法,使其尽快达到自理。通过锻炼可在一定限度内增强机体的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刺激并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

    1.3 评价方法

    观察患者排便情况,1次/1~2 d为有效,<1次/3 d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得资料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干预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通便后的出现腹泻、腹痛及停药后复结等症状,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便秘在卧床骨折患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心理因素:排便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对预后的悲观及焦虑和疼痛等因素使患者不能按时排便而引起便秘。②受疾病的影响,患者活动减少,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和水分少,致使进入胃肠的食物残渣减少,因进入胃肠的食物残渣减小,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产生,从而容易导致便秘。③截瘫患者以及手术使用麻醉剂对排便中枢有抑制作用,而引起排便反射消失或减弱。

    常规的治疗护理忽视了环境、生理及心理等原因,在发生便秘时常常依赖于灌肠、药物等治疗手段。而临床上常见的解除便秘的方法是应用缓泻药,中药有大黄、苏打、番泻叶等。虽然中药药性温和,但存在量少效果差[4],量大时患者服药困难的情况,并且常会出现腹泻、腹痛等副反应。而西药常用酚酞片,但临床常见吃药便泻,停药复结的现象[5-6]。

    本研究中对照组为常规的护理,采用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0.63%,观察组通过以腹部按摩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患者便秘的心理、生理、环境、饮食及康复锻炼等多方面对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措施,指导和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饮食,并进行腹部按摩。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9.3%,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出现了腹泻、腹痛、复结等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采取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局部按摩等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缓解骨科长期卧床患者的便秘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简单,患者的依从性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