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385
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胡 叶 智永超 张芝晶 刘永华 王心杰
第1页

    参见附件(2059KB,3页)。

     195例患者中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中,男21例,平均年龄(61.0±3.78)岁;女24例,平均年龄(62.0±4.6)岁。冠心病组男74例,平均年龄(61.0±3.21)岁;女76例,平均年龄(61.0±7.8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照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55例,3支病变26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9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41例。

    1.2方法

    1.2.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计分法按狭窄累及冠状动脉的数分为1、2或3支病变组,如果累及左主干归为2支病变组。按每支血管近中段最狭窄程度计分,0分为无狭窄,1分为狭窄程度1%~24%,2分为25%~49%,3分为50%~74%,4分为75%~99%,5分为100%闭塞,各狭窄冠状动脉分数的累加即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总积分。

    1.2.2筛查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老年、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体重指数、吸烟量、饮酒量。

    1.2.3血浆MCP-1、 hs-CRP水平测定由美国Beckman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CP-1,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

    1.2.4血脂测定使用Beckman公司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北京中生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1。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hs-CRP与FIB、LDL-C的相关性分析用SPSS 10.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脂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与非冠心病患者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其中ACS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不稳定破裂的同时,存在明显的急性期反应,表现为血清hs-CRP和FIB水平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s-CRP与FIB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4,P<0.05。表明凝血、炎性反应间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3讨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产生,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研究得最广泛的一个炎症指标。最近研究表明,中等危险程度人群(10年内患心脏病危险性为10%~20%),参考hs-CRP后,重新得出的评价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增高。Ridker等研究者在JUPITER (the Justification for Use of statins in Prevention: an Intervention Trial Evaluating Rosuvastatin)实验中首次证实,对仅有hs-CRP化验检查不正常而其他正常的人群进行治疗,临床后果得到显著改善[4]。表明hs-CRP正在成为血脂之外,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本组研究发现:在ACS组患者中,hs-CPR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与HDL-C、LDL-C水平密切相关,与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RP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FIB和hs-CRP均是肝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除有LDL胆固醇沉积外,还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沉积,提示在AS形成过程中有脂凝间共同作用的机制[5]。 FIB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系统的中心蛋白,对凝血、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参与血栓的形成。有研究证实,血浆高FIB水平可改变粥样斑块巨噬细胞帽的渗透性,使斑块帽变薄,动脉斑块发生溃疡,易于破裂,启动血栓形成的过程[6]。而血栓形成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主要发病机制。本组研究亦发现冠心病组患者FIB水平升高、LDL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CS患者FIB升高更加明显,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作为炎症、凝血、血脂之间联系的桥梁, FIB在ACS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善FIB的含量,也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Scirica BM.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merging tools for diagnosis and risk assessment[J].J Am Coll Cardiol, 2010,55(14):1403-1415.

    [2]Miyazaki SI, Hiasa Y, Takahashi T, 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reduction is mo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improvement in endothelial function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an body mass index reduction[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