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20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用于HIV阳性患者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谭双燕
第1页

    参见附件(146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用于HIV阳性患者的输液治疗对有效防止针刺伤及职业暴露的效果。方法:将本科HIV阳性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或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治疗,两组进行观察统计。结果: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防针刺伤职业暴露明显强于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及一次性头皮针。结论: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为HIV阳性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可有效防止针刺及伤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来福接头;HIV阳性;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68-02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众多研究表明,发生被感染患者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大职业危险。尽管OSHA明文禁止将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而且也在护士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监控结果表明,这种行为仍较普遍地存在,这些都说明了在依靠教育改变护士的高危行为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其他的办法,这就是必须在提高护理器材安全上下功夫。本科自推广使用安全型防针刺伤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用于HIV阳性患者的输液治疗,无一人发生针刺伤及职业暴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9年9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HIV阳性患者共计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2~70岁,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4例,共输液490人次,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共输液460人次,采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及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χ2=0.083,P=0.773)、年龄(t=0.135,P=0.894)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护理人员经过针刺伤职业感染防护专题培训并且考核合格。

    1.2方法

    观察组为2008年1月后的HIV阳性患者,均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进行输液治疗,至2009年9月共输液490人次;将2006年3月~2007年12月HIV阳性患者输液460人次设为对照组,为采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或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治疗。

    1.观察指标

    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方法比较,见表1。

    3 讨论

    毛秀英等[1]曾对1075名临床护士做回顾性调查,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100万次针刺伤,被刺伤者中护士占80%,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并导致严重的或者潜在的致命感染,其中突出的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的流行在中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由于艾滋病的不可治愈与致命性,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表1可看出,尽管护理人员经过针刺伤职业感染防护专题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尽管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慎之又慎,然而由于临床护士每天大量繁忙的工作导致其仍不可避免地发生着针刺伤,而经针刺伤感染HIV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的最大职业伤害。安全型防针刺伤静脉留置针具有自动启动的安全保护装置,带有针头保护系统,可有效防止被污染的针头刺伤;配合可来福接头可延长静脉保留时间,减少输液穿刺次数,用于HIV阳性患者的输液治疗,形成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被针意外扎伤而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确保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与操作上的压力,体现了以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为原则的现代输液观。

    护理安全文化是一种护理管理思路[3]。护理管理者除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改变导致针刺伤的危险行为,明确正确处理流程外,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亦应被更加重视。目前美国加州、德州等4个州已通过了强制性使用安全针头设置的法律,医务人员有权要求使用安全性能好的产品[4-6]。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2003,38(6):422-42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