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18
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孙泰岩
第1页

    参见附件(1435KB,2页)。

     [摘要] 目的:对比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肱骨干骨折

    的本科住院患者112例,根据自愿原则,其中,A组60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B组5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固定后两组患者均行同样的术后护理及治疗。治疗8个月后,统计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比较看出,A组与B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及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带锁髓内钉治疗,它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肱骨干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70-02

    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地发展和患者对于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的更高要求,手术治疗成为主流[1]。自Kuntscher设计并使用了第一枚带锁髓内钉以来,带锁髓内钉以其适应证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抗扭转应力强、应力遮挡作用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长管骨骨折,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练已成共识[2]。本科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骨折与通常采用的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08年1月~2009年10月经X线明确诊断为肱骨干骨折的住院患者112例,其中,交通伤56例,跌伤25例,重物砸伤12例,机器绞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刀砍伤5例。按照骨折部位,肱骨上段骨折26例、中段骨折53例、下段骨折23例、多段骨折10例。骨折分型按照AO/ASIF分型,A型48例,B型39例,C型25例。所选资料中,男58例,女54例,年龄21~72岁,平均51.6岁。骨折后至手术所间隔时间为2~28 h,平均8.3 h。以上患者根据自愿原则,60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为A组;5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为B组。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结构、骨折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分型、骨折后至手术间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固定后两组患者均行同样的术后护理及治疗。

    1.2.1 带锁髓内钉治疗A组60例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臂丛或全身麻醉后,取沙滩椅位,肩峰外角纵行切口,约3~5 cm,顺三角肌纵行纤维钝性分离三角肌,显露肩峰下滑囊,切开后显露肱骨大结节,于大结节顶点内侧、结节间沟后方5~10 mm,用开髓器开口,闭合复位肱骨干骨折后维持,依次扩髓。选择合适型号带锁髓内钉,通过导向器锁入近端锁钉,C臂X线光机透视下徒手进行远端固定。远锁钉由前向后、近锁钉由外向内锁入,清洗后逐层缝合伤口。

    1.2.2 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52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臂丛或全身麻醉,取三角肌前侧入路或肱骨前外侧切口入路。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或肱肌-肱桡肌间沟进入,牵开桡神经,清除局部血肿后行骨膜下剥离。骨折复位后,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型号加压钢板,于肱骨干前外侧固定,要求远、近折段至少各3枚螺钉固定。

    1.3 治疗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8个月后根据Neer评分标准[3]:①90~100分为治愈;②80~89分为显效;③70~79分为有效;④<70分为无效。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骨不愈合、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桡神经麻痹。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根据以上标准将治疗效果统计并分析,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各项治疗效果评价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带锁髓内钉固定组(A组)在总体治疗效果上,好于钢板内固定组(B组)。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根据以上标准将治疗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桡神经麻痹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带锁髓内钉固定组(A组)在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好于钢板内固定组(B组)。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随着近几年交通事故的增多,肱骨干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加。对于肱骨干骨折外科治疗通常采用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多能达到解剖复位,在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的同时,可通过拉力螺钉将蝶形骨折块固定,促使骨折端愈合。加压钢板强度硬,承受力大,能起到一定的坚强固定。但是其缺点是:手术切口大、感染率高以及桡神经损伤概率增大[4]。交锁髓内钉具有更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其近远端的交锁螺钉设计可有效地控制远、近端的旋转移位,其手术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无须石膏外固定,更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与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避免了大范围的软组织剥离,避免了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和桡神经的损伤[5]。有关文献报道,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3.3%[6]。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带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总体效果,要好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且带锁髓内钉治疗比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临床工作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带锁髓内钉治疗方法作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宝东,李贵宾,黄德军,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