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70
口腔科外伤缝合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黄朝辉 周 宇
第1页

    参见附件(1454KB,2页)。

     [摘要] 因颜面部创伤而就诊,在临床是常见的。这类患者都迫切要求诊治。所以,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很必要的。患者在社会角色与环境的改变下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与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能够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可以改变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创造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关键词] 心理护理;焦虑;疼痛;恐惧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01-02

    心理护理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护患间的交往,了解伤、残、病患者的心理困扰,并对其中的异常现象或心理障碍表现给予适当的咨询与治疗的一种护理方法。心理护理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根据心理技巧,在与患者交谈时了解其性格特征、心理反应、对疾病的态度,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进行劝导、同情、启发、激励、支持、消除疑虑,提供一定的心理保证,从而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情绪反应,增强疗效,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具体见表1。

    由表1可知,口腔科外伤患者数量逐年在增加,据统计,患者1~91岁。此类患者经过缝合、包扎等处理后可及时出院。所以,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要根据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准确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的恶性循环[1]。

    2 护理

    2.1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诊断

    2.1.1焦虑

    焦虑是应激引起的矛盾冲突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是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或预期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其表现可分内在和外在行为。

    2.1.1.1 内在反应呼吸加深、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皮肤苍白、口干、出汗、恶心呕吐、抽搐、心脏官能症等。

    2.1.1.2 外在反应愤怒、哭泣、抑郁、颓废。

    2.1.2疼痛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互联系或用这种损伤来描线的不舒适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疼痛造成的心理反应有心率增快、血压上升、肌张力增高等。

    2.1.3恐惧

    恐惧是由于一种被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引起的不安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害怕、紧张感。恐惧时出现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不安、双手发颤、出汗、提问题增多、唠叨、说话时语颤和声调改变。

    2.2护理措施

    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反应,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并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交谈时要注意合适的环境和时间,在和谐的气氛下使患者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用和蔼、诚恳的态度,以同情、关心的心情,心平气和地与患者进行交谈,消除患者对手术医护人员的陌生感。介绍麻醉和术中的配合事项,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缓解焦虑恐惧的紧张情绪。估计患者的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紧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反应以及对手术的思想准备,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和肌紧张情况。

    2.2.1焦虑的评估与措施

    护理人员在评估个体焦虑时,应分析其影响焦虑的因素。首先明确诱发焦虑行为的原因,以采取适当的对策。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对医护人员自然产生一种依赖感,对自己的伤势比较担心。用恰当的语言让患者了解诊疗护理的必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性。与患者交谈时要端庄、大方、自然诚恳,使患者感到亲切,以减轻猜疑,取得信任[2]。主动与患者交往,以消除患者的寂寞感,尊重患者的人格,以亲切的态度向患者表示关心,使患者感到被尊重,使其消除个人角色的差距,以适应“患者”这一新角色。

    2.2.2 疼痛的护理措施

    消除消极的环境因素,医护人员可以配合家属一起参加患者的自发调整,对患者的适当积极行为表现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关心。嘱咐患者做深呼吸和渐进性放松。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护士在耐心听取患者病情和情绪的感受时,充分表达同情,给予适当安慰。在此基础上,使用暗示、松弛疗法等心理治疗[3]。

    2.2.3 恐惧的评估和措施

    患者对自己的伤势和功能的恢复有所顾忌;因此,对手术的效果以及预后比较关心。由于有些伤口在颜面部,多数患者因害怕缝合部位留下瘢痕,影响预后的美观而忧虑不安。为此,要对患者进行安慰及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明面部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伤口容易愈合,形成的瘢痕很小,从而减轻其紧张情绪。应尽量与患者在一起,倾听患者的诉说,并保持安静,让患者逐步适应环境。也可以握紧患者的手,必要时抱紧患者有助于维持其安定的情绪;可能时要家属守护在旁边。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各种恐惧心理,应给予表达恐惧的机会,支持其健康地发泄悲愤和悲哀的心情,向其提供控制恐惧的方法[4-5]。

    3 健康指导

    嘱患者密切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保持伤口清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术后1周内1∶5 000氯己定溶液或含漱液漱口,应用抗生素。及时换药,术后7~10 d拆线。嘱患者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术后的3~5 d进流食或半流质饮食。

    4 护理体会

    在与口腔外伤患者的接触中给予其细致全面的心理护理,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创造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增进了医患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消除了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了诊治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郝艳华,蔡秀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