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026440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19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要求终止妊娠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引产,对照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结果:观察组在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以及引产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产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 h内引产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未发生宫缩过强、宫颈裂伤及后穹隆破裂、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疗效明显好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中期;妊娠

    [中图分类号] R979.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083-02

    人工流产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而合理的流产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流产对妇女的健康危害。随着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终止早期妊娠的普及,其在大孕周药物流产的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1月~2008年1月笔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进行中期妊娠引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因医学原因或意外妊娠而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9~42岁,平均(28.43±5.02)岁;初胎18例,两胎以上24例;孕周16~26周。对照组年龄18~41岁,平均(28.24±4.95)岁;初胎19例,两胎以上23例;孕周17~26周。排除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血液疾患及肝肾功能异常,排除瘢痕子宫、生殖道畸形及炎症以及米非司酮、米索前列素醇使用禁忌证。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进行药物引产,米非司酮200 mg顿服,前后空腹1.5~2.0 h,48 h后开始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0.6 mg,必要时根据宫缩和宫口扩张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对照组给予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用药后记录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时间、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引产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及清宫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宫缩开始以阵发性子宫收缩间隔5~6 min,持续30 s以上为标准;引产结束以胎儿胎盘娩出为标准;出血量以毫升为单位,以目测加称重法。用药72 h内胎儿胎盘排出者为完全流产,胎儿娩出后胎盘滞留为不完全流产,两者均计为成功率。胎儿娩出30 min,胎盘未排出或胎膜残留大于1/3行清官术。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及引产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以及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48 h内引产成功率、清宫率及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48 h内引产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引产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副反应

    两组中均未发生宫缩过强、宫颈裂伤及后穹隆破裂、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未经特殊处理缓解。

    3 讨论

    妇女的生殖健康关系到国家人口质量和素质,目前由于人们优生优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合理终止妊娠的情况日益常见。同时随着人们性观念的改变,婚前性行为导致未婚怀孕进而人工流产也普遍发生[1]。人工流产,尤其是中期妊娠流产不仅对术后月经、排卵恢复等有较大影响,而且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宫腔内粘连、不孕症等发生率都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2]。因此采取合理的人工流产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流产对妇女的健康危害一直是临床研究的课题。中期引产的方法众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术,但该引产术产程普遍偏长,产后出血量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操作不慎有发生软产道损伤、妊娠产物残留甚至引产失败等的可能性。随着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终止早期妊娠的普及,其在大孕周药物流产的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在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以及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产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48 h内引产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具有产程短、产后出血量少以及清宫率低的优点,效果明显优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该结论与国内林红[3]、杨怡[4]的报道一致。孕酮是支持妊娠的必需激素,米非司酮引产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竞争抑制孕酮的作用。米非司酮作用于蜕膜后使蜕膜的毛细血管内皮损害、扩张、错裂、间质出血,继而引起滋养细胞间质出血、绒毛间质水肿、胚胎变性剥离,另外米非司酮还作用于宫颈,具有软化、扩张宫颈从而利于胚胎及蜕膜排出的作用[5]。但米非司酮不能引起足够的宫缩,单用其完全流产率不高,故临床上常联用米索前列醇片。米索前列醇是在天然的前列腺素E1(PGE1)化学结构上经人工合成的,较天然PGE1具有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其诱发流产和催产主要通过兴奋子宫肌层,刺激子宫内源性前列腺素(PG)持续增加,引起类似正常分娩时的高频率、高幅度和有节律的宫缩,使妊娠物排出,达到流产或引产的目的。另外米索前列醇也具有促宫颈成熟的作用,应用后可使宫颈软化扩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PG作用于宫颈的成纤维细胞,影响它所合成的胶原及葡胺聚糖,使胶原纤维降解,并能使构成基质的葡胺聚糖成分从以硫酸软骨素为主转变为以更亲水性的透明酸为主,从而使官颈软化[6]。需要注意的是米索前列醇除了对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作用外,还能使胃肠平滑肌收缩,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并能扩张血管平滑肌从而有轻微短暂哮喘症状。但目前临床已证实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效果优于口服,且用药量少、胃肠反应轻,本组仅有2例孕妇出现轻度的恶心、呕吐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已缓解,提示用药安全。

    总之,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中期引产中疗效明显好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