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80014
米非司酮合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8期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合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米非司酮对照组(39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便易行,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补肾活血;中药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092-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疾病之一,病因不明,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发生后组织病理改变呈良性,但可发生种植性生长,因而临床防治非常棘手。过去多采用以西药为主的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但副作用较多,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本科自2004年6月在米非司酮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6月~2010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2例,年龄21~48岁,病程1~12年;患者本次治疗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39例,两组年龄、病程、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结合临床症状,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部分患者经腹腔镜检查),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后第1天始每天晨起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中药(方由丹参、红花、菟丝子、仙灵脾、桑寄生、桃仁组成,中医辨证用量),月经干净后第2天始每天服用,经期可不停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至少治疗2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3疗效判断

    参照文献[1],治疗前后在月经周期的同时期行B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情况,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症状消失、减轻及盆腔包块消失、略缩小或无明显增大,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等视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治疗后评价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31/39),组间比较χ2=4.805,P=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用药早期有11例出现恶心、呕吐、多汗及肝功能出现异常等,继续用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4例停药后3个月出现腹痛,经检查子宫内膜异位复发。治疗组在用药早期有3例出现恶心、多汗,1例停药后复发。
, 百拇医药
    3讨论

    在子宫腔正常位置以外出现内膜组织统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与在位子宫内膜相似,可随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变出现反应性变化,如增生、脱落、坏死等,但不同于正常子宫内膜的是,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后不可排出体外,可因出现反复出血、坏死、炎症等导致纤维化、囊肿及肉芽肿等改变。病变组织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或陷入组织深部,临床可表现为不规则的紫蓝色硬结,常与恶性肿瘤相混淆。患者临床上可出现月经不调、下腹及盆腔疼痛或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由于激素应用、剖宫产、医源性等因素导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对甾体激素敏感。目前临床多采用不同方法使体内激素水平降低,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拮抗剂,孕激素竞争相同的受体,临床上可通过长期连续用药来抑制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组织缺少雌激素周期性刺激,出现闭经或萎缩[3],从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总有效率达79.49%(31/39),也证实了该药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多,停药后易出现复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瘀血内阻为标,故治宜补肾活血[4-5]。南振军[5]采用桂莲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6%。李健美等[6]报道补肾祛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免疫及内分泌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组方中菟丝子、桑寄生滋补肝肾,仙灵脾用于寒湿痹痛,丹参活血调经,红花活血通经,桃仁主治经闭、症瘕,枳壳行滞消胀,皂角刺活血祛风。诸药合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功效,中医辨证合理应用,还可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变周围瘀血水肿,溶解纤维组织,进而达到缩小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纤维包块的目的。近年研究表明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病灶中微血管生成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7]。本研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上述中药,不良反应少且轻,相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复发少,提示中西药合用提高疗效,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且,中药资源丰富,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方便,这对合理开发利用中医药资源也有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单纯采用米非司酮还是加用中药治疗,均不能使所有异位子宫内膜消失,而且两种治疗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并发症,这提示药物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使异位内膜暂时性消退,停药后的异位内膜仍可继续生长,因而,当今妇产科工作者应致力于缓解患者疼痛、延缓症状复发时间,我们还应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以达到治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瑾.中西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2):42.

    [2]杨燕玲.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病因素的探讨[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9,7(5):9-11.

    [3]蔡瑞宏.子宫内膜异位症几种药物治疗方法对比[J].海峡药学,2009,21(7):155-156.
, 百拇医药
    [4]具春花,金钟大,司徒仪.补肾活血方对内异症合并LUFS患者EmAb、CA125、PRL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7,39(9):22-23.

    [5]南振军.桂莲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J].陕西中医,2007,28(11):1481-1482.

    [6]李健美,谈勇.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7,39(12):82-84.

    [7]陈景伟,杨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干预机制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5):82-83.

    (收稿日期:2011-01-14), 百拇医药(何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