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079818
不同脑血管手术方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6年6月~2010年3月在本科接受脑血管重建术的91例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结果:手术后3个月复查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75例患者脑内的血流量通畅较术前明显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颅内血管重建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 不同手术方法;缺血性脑病;脑血管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70-02

    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本文研究对象为2006年6月~2010年3月在本科接受脑血管重建术的91例患者,对本组患者所采用旁路移植和贴敷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91例,男80例,女11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临床的症状为不定时、随机的头昏、头痛,重者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经保守的神经内科治疗疗效差、或者加重者,应请神经外科会诊,不适合行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等外科治疗的患者,旁路移植组(STA-MCA)39例,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与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34例,颞浅动脉的额支和顶支与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5例;贴敷组52例,其中颞肌贴敷28例,颞浅动脉帖敷24例。病程从发病起到3个月,平均2个月。

    1.2 手术方法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前标记颞浅动脉在头皮上的走向,以外耳道上6 cm为中心作直径4 cm大小的骨窗,部位既是颞浅动脉分支经过之处,也是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正常位置,可以和大脑中动脉的M2或M3段吻合。颞肌贴敷组:操作时用显微剥离子挑开蛛网膜,避免损伤蛛网膜上小血管,适当去除骨瓣下部的一部分。颞浅动脉帖敷:颞浅动脉分离时不要切断与皮肤两端的连接,将游离部分缝合在硬脑膜上,剥离其下方蛛网膜。
, http://www.100md.com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重症监护病房监护,包括持续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至少24 h。 术后严格控制血压,控制血压在130/80mmHg左右。

    1.4 临床观察评定及术后复查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及脑血流改变等测定、数字脑血管造影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管检查,复查了解脑血管狭窄是否改善,出院后进行NIHSS评分对比。通过随访术后神经影像学相关指标来观察患者脑血管成像及脑血流改变等测定的改善情况,从而进一步评价脑血管狭窄是否改善情况,即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可分为有效和无效,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5年,平均2.63年。

    2 结果

    术后影像检查:术后3个月患者复查ECT 20例、PWI 91例,75例患者脑血流量减少较术前明显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术后进行DSA检查:STA-MCA旁路移植术后发现1例吻合口闭塞,其余吻合口均通畅。
, http://www.100md.com
    术后到出院的时间为10~26 d,平均13 d。术后3个月复查ECT、PWI等:75例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颞肌贴敷术2例患者术后出现癫痫,经镇静等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5例患者失去随访,86例患者随访3个月~5年,随访期间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复查。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Qureshi AI等[1]在1967年成功地完成了第1例STA-MCA旁路移植,从此各种方式血管旁路移植在神经外科得到广泛开展,19世纪50年代,Henscher首先独创了颞肌贴敷术,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复溜效果良好,临床长期疗效好。20世纪80年代 Matsushima首先独创了颞浅动脉贴敷术,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复溜效果良好,临床长期疗效好。本组中有52例患者进行贴敷处理,其24/38(63.1%)有效率与旁路移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本临床结果的跟踪观察时间短暂,完全的疗效呈现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观察,后期的疗效观察效果还要进一步证实。对于脑血管微创修复的技术的绝对适应证,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我国还没有大规模的双盲、对照、随机的多试点临床研究的报道,至今仍缺乏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支持。本组初步对符合以上纳入标准的91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病变的患者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本结果能对以后的研究提供资料。经过临床观察,本组患者数目少,大规模的双盲、对照、随机的多试点临床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数人对多种因素引起的脑卒中应用新技术治疗和应用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Qureshi AI,Luft AR,Janardhan V,et al.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at risk for periprocedur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J].Stroke,2000,31(2):376-382.

    [2]姜卫剑,王拥军,戴建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

    [3]Samuels OB,Joseph GJ,Lynn MJ,et al.A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J].Am J Neuroradiol,2000,21(4):643-646.
, 百拇医药
    [4]Amarenco P.Atherosclerotic disease of the aortic arch a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 Med,2002,334(19):1216-1221.

    [5]张鸿,赵冬雪,郑东明,等.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康复,2004,19(1):3.

    [6]盛建国,李增利,顾香玉.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213-216.

    [7]杨康治,吴少华,陈正珊,等.1,6二磷酸果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HIE和并心肌损害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1):7-8,50.

    [8]陈敬国,蒋犁,方慧云.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皮质Il-6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2):175-177.

    (收稿日期:2011-01-18), http://www.100md.com(赵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