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77
CT应用于颅脑损伤诊断的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马昌立
第1页

    参见附件(2174KB,2页)。

     [摘要]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在CT检查中的表现,探讨CT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4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部位病灶的CT表现。结果:损伤主要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肿;首次检查灵敏度为77.86%(109/140)、24 h内灵敏度为87.86%(123/140)、48~72 h内灵敏度为97.14%(136/140);特异性为100%(31/31)。结论:采用CT诊断颅脑损伤能够对病症进行定位和定性,对于首次检查为阴性的患者,应进行多次CT检查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 颅脑损伤;CT检查;表现;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c)-085-02

    颅脑损伤多因头颅受到暴力作用引起的损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的疾病。由于损伤在头部,因此对患者的影响和危害比较大,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交通业和建筑业日益发展的今天,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大有增高趋势。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加大治疗的难度,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CT是颅脑损伤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能够在早期做出恰当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分析颅脑损伤通过CT检查的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的患者,其中,男81例,女59例;年龄8~72岁;车祸伤74例,高空坠落伤52例,生活伤14例。入院时GCS评分13~14分74例,8~12分41例,3~7分25例。

    1.2 方法

    检查时间:所有的患者首次检查均在伤后30 min~3 h内进行,随后根据检查结果和病情进行复查。

    检查方法:采用本院已有的CT机,以OM为基线,自颅底至顶部扫描,层厚、层距10 mm,连续扫描10层左右,每层扫描时间为3 s。根据临床表现和多次的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2 结果

    2.1 首次检查结果

    首次检查中,阳性109例,阴性31例;109例阳性患者中主要为头皮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肿,具体分布见表1。

    2.2 其余31例复查结果

    31例患者在2周内均得到确诊,其中有27例在3 d内确诊,具体分布见表2。

    2.3 不同时间灵敏度比较

    首次检查灵敏度为77.86%(109/140)、24 h内灵敏度为87.86%(123/140)、48~72 h内灵敏度为97.14%(136/140),见表3。

    3 讨论

    3.1 不同病症的CT表现

    CT的密度分辨力高,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及其病变,检查方便,成像速度快,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够显示病理改变,而且可以定位、定量和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明显提高确诊率,因此在颅脑损伤中广为使用[2]。本组检查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病症主要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肿,对于不同的病症,CT的表现不尽相同。头皮损伤主要表现为头皮局部限性密度增高影,有血肿的为新月形局限性密度增高影,CT值为-150~1 000 Hu;颅骨骨折可见到骨碎片及凹陷骨折的深度;硬膜外出血表现为均匀高密度影,CT值为36~74 Hu,而硬膜下出血表现为新月形或带状病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脑血肿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

    3.2 CT复查的意义

    从本组研究中发现,首次检查阳性109例,灵敏度为77.86%,有31例阴性病例未确诊,而经过复查后,在48~72 h内灵敏度提高到97.14%,说明复查对于颅脑损伤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在于有部分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较为严重,而首次CT检查病变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在数小时后才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病变特征[3]。另有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 h内病情变化最快,而首次检查时间为伤后30 min~3 h,因此存在无法确诊的情况。此外,有部分弥漫性脑白质损伤患者在伤后1 d内CT表现与病情不成正关系,比如持续昏迷状态的患者,CT检查中占位效应和中线结构表现不明显,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进行CT复查方可确诊。

    3.3 CT检查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颅脑损伤的病情比较复杂,病症部位比较多,CT表现各有其特点,对病症的检查和诊断,不仅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也是预后的关键,因此如何根据CT检查的结果,早期做出恰当的评估以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成为救治成功的关键[4]。虽然GCS评分对预后的评定有一定的价值,但此种评价方式多以临床表现为主,无法反映出颅内损伤的真实情况,而CT检查既能够定性诊断也能够定量诊断,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脑疝形成后,CT检查常可见大面积脑挫裂伤、中位线结构位移等并发症,预后比较差;而意识清醒的患者,CT检查可见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预后较好。

    3.4 提高确诊率的做法

    虽然CT检查在颅脑损伤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尤其在首次检查中,阳性率比较低,若只检查一次,定会存在大量假阴性患者,延误病情。为提高确诊率,本文的做法是提高CT检查的操作水平,比如在检查过程中改为单一使用OM线扫描为将扫描架向前或向后倾斜稍许,如此对颅顶部的凹陷性骨折同样能够确诊;掌握不同部位病灶的CT表现,通过辨别做出诊断,比如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比较容易混淆,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出两者的区别所在。硬膜外血肿呈梭形、双凸形,血肿范围较小,占位效应轻,一般无脑挫裂伤;而硬膜下血肿呈新月状,范围比较大,占位效应明显,且常伴有脑挫裂伤。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