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72
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袁秀丽,孟祥春,蔡华波
第1页

    参见附件(2082KB,2页)。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男20例,女31例,年龄0.5个月~13岁,平均(5.5±4.0)岁。采用先键动脉导管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封堵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PDA最小内径,并与X线造影测值比较,术中全程指导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复查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结果:51例患儿中46例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造影测量为(5.5±1.6) mm,而超声心动图结果为(5.80±1.52)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PDA中5例直接依据超声结果选择封堵器治疗。术后即刻造影17%(9/51)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48 h超声心动图仅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CDFI示大动脉水平无残余分流,患儿术后左心腔、肺动脉内径均明显减小,肺动脉压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PDA介入治疗前筛选合适患者、判断PDA的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对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c)-093-0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的发展,到90年代趋向成熟,介入性心导管术作为一种有创性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具有免除开胸、创伤小、痛苦小、效果迅速、可反复使用、较为安全等优点,适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超声心动图应用于介入性治疗,可以起指导、协助、监护等作用,并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的一部分。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准确了解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大小和形态,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X线造影能清楚显示PDA的解剖学特征,但在一些非典型病例,了解PDA的大小和形态有一定的困难,且不能用于术前适应证的选择。为此笔者对比分析了本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51例PDA超声心动图和X线造影结果及与介入治疗效果的关系,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PDA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男20例,女31例,年龄0.5个月~13岁,平均(5.5±4.0)岁。术前听诊胸骨左缘第2肋间均可闻及双期或连续性机械样杂音,经X线拍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PDA。

    1.2 超声心动图检查

    采用Siemens sequia 512超声仪,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6 MHz。在大动脉血管短轴切面及胸骨上窝切面观察降主动脉于左肺动脉间相通的动脉导管的位置、直径及长度,CDFI检测动脉导管的血流方向,CW检测动脉导管的最大跨瓣压差。

    1.3 治疗方法

    术前1 d行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术野备皮,签手术同意书;术晨禁食水。将猪尾导管送至降主动脉、取左侧位进行X线降主动脉造影,选择舒张期最佳影像以测量PDA内径,比较后选择封堵器,术中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封堵器有无移位或脱落,左室、左房及肺动脉内径变化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系统,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

    2 结果

    2.1 CDFI及X线PDA内径测量值及封堵器直径比较

    51例PDA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38例为漏斗型,12例为管型,1例为窗型。5例未造影,直接依据超声结果选择封堵器治疗。本组46例PD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内径与X线血管造影PDA最窄内径直径二者比较结果,见表1。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

    封堵器到位后30 min大血管水平完全无分流,其中5例仍有少量分流(10 h后复查心脏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封堵治疗前、后,左室、左房、肺动脉内径可见明显变化,心功能已得到改善,见表2。

    3 讨论

    动脉导管未闭过去只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开胸手术有损伤大、恢复慢等缺陷。近年来开展PDA封堵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1]。精准测量PDA的大小在术前选择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中选择相匹配的封堵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X线血管造影可以了解PDA 形态的全貌,是PDA定型诊断的金标准。但X线造影只能在介入治疗时进行。CDFI可充分显示PDA解剖全程并能较准确地测量PDA直径,在术中可监测封堵器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封堵术后可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分流量的评价,其测量与X线血管造影互相补充,以供临床医生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及估测封堵器的大小型号[3]。文献[4]报道,少量残余分流多在术后6个月内随内皮细胞上爬至封堵器上而消失,因此少量残余分流不必做特殊处理; 但是大量残余分流或分流速度很快时可以造成溶血。本组中有5例有少量分流的患儿在术后10 h后复查心脏超声证实已无残余分流。另本组资料有5例未造影,直接依据超声结果选择封堵器治疗,同样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超声的测量点、PDA管壁显示欠清楚等因素影响了PDA最小直径的测量值。因此,PDA最小直径的测量需结合心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综合分析,才能更接近实际值,从而决定封堵器大小的选择[5]。

    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图像清晰等优点,在PDA介入治疗中,可作为心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对于术前筛选合适患儿、判断PDA的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术后残余分流检测和心脏大小的回缩、心功能的变化等随访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

    [参考文献]

    [1]闫慧丽,林朝贵.超声心动图测定未闭动脉导管内径及临床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增刊):57.

    [2]王朝亮,陈光瑞,倪代梅,等.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20例[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53-105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