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64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周娟 谢优
第1页

    参见附件(2137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治疗组49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暖箱复温和中药治疗的护理,病情观察及供给热量的护理。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硬肿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关键词]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中医西结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05-0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寒冷、早产、窒息、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并发休克、DIC、急性肾衰竭、肺出血等,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1]。由于病因复杂,多种疾病所致,且随着不是由寒冷刺激引起的硬肿症患儿不断增多,单纯的西医对症治疗很难达到快速有效复温和消除硬肿作用。近年来本院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将由参附汤、理中汤及补中益气汤三药方辨证加减所得到的以升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独特方剂,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均为本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27例,女22例,生后~6 d 41例;≥7 d 8例;硬肿程度依据《儿科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分度标准[2]:硬肿面积<50%的轻、中度33例,硬肿面积>50%的重度16例;仅由寒冷所致患儿6例,合并其他疾病者:新生儿窒息22例,早产儿19例(排除寒冷病因),新生儿肺炎2例。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生后~6 d 39例,≥7 d 8例;硬肿程度:硬肿面积<50%的轻、中度32例,硬肿面积>50%的重度15例;仅由寒冷所致患儿5例,合并其他疾病者:新生儿窒息20例,早产儿19例(排除寒冷病因),新生儿肺炎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即复温、补充液体和热量、控制感染、氧疗及纠正器官功能紊乱等对症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病情轻重程度选用药方,具体如下:

    1.2.2.1 重度硬肿患儿用中药方1:人参5 g、炙甘草3 g、当归5 g、熟附片2 g、黄芪5 g、白芍3 g、茯苓3 g、干姜3 g、五味子2 g、肉桂2 g,其中人参5 g,另外切片加水20 ml用小瓷碗蒸汁,其余诸药浓煎后过滤成汁约40 ml,然后两种药汁混合应用,每日1剂, 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若患儿病情好转为轻或中度,则改用中药方2治疗。如果病情无变化,继续使用该方剂治疗1个疗程。

    1.2.2.2 轻、中度硬肿者及重度硬肿患儿病情好转(体温上升到35℃以上,硬肿面积缩小到50%以下)用中药方2:人参5 g、黄芪5 g、当归5 g、川芎3 g、白芍5 g、干姜5 g、防风2 g、陈皮5 g、炙甘草3 g。煎药方法同上,每日1剂, 5 d为1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1.3.1 暖箱复温

    对于体温>30℃的轻度和中度硬肿患儿,可放入预热至30℃的暖箱内复温,每1~2小时测肛温1次,根据患者体温的恢复情况,调节箱温在30~34℃范围内,相对湿度65%左右,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方2,使其逐渐复温。对于肛温小于30℃,肛温与腋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复温方法:先将患儿置于比其温度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测肛温、腋温1次,同时提高暖箱温度0.5~1℃,注意箱温提高不能过快,以每小时升高不超过1℃为宜,箱温上升最高不超过34℃。配合服用中药方1,使患儿体温在12~24 h恢复正常,然后暖箱温度调至患儿适中温度,持续保温。体温正常后可改为4 h测体温1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1.3.2 中药治疗的护理

    中药治疗是综合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案,如何使中药汤剂准量进入患儿体内的护理相当重要,其方法有3种,即口服法、鼻饲法及中药保留灌肠法。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案,对于能吸吮、无呕吐患者,尽量口服,每日服完1剂药汁。若吸吮困难,但无呕吐者,给予鼻饲,从胃管内注入药汁,每次注入量约10 ml,每4小时1次,每日1剂。对于重度硬肿患儿则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给药。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药液温度以38~40℃为宜,肛管插入长度要深,约6 cm。每次灌入量约10 ml,每4小时1次,在24 h内将1剂药汁灌完。

    1.3.3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意识的变化,每1~2小时监测体温1次,评估体温恢复情况。注意皮肤硬肿程度、颜色、温度和吸吮能力。若体温趋于正常,皮肤转暖,硬肿面积逐渐缩小,面色转红润,能吸吮,说明病情好转,应加强营养供给。如果体温不升、反应差或嗜睡、不吸吮、脉细弱、呼吸浅、皮肤湿冷,硬肿发花,则患儿病情处于重症,应积极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详细记录。

    1.3.4 供给热量的护理

    在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3]。能吸吮者尽量母乳喂养,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养困难者可给予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输液均采用留置针输液和静脉微量泵控制液速和液量,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和能量的补充,防止心力衰竭、肺出血等。

    1.4 疗效判定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治愈:体温正常,硬肿消失,反应好,哭声洪亮,吸奶好,面色红润,皮肤温暖。好转:体温上升但未稳定(在35~36℃之间波动),硬肿面积缩小,反应尚佳,能吸吮,但吸吮欠有力,面色转红润,皮肤转暖。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τ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97.96%,对照组分别为63.83%、80.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硬肿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死率很高,并发症是其主要威胁,低体温持续时间和硬肿程度决定着预后,故应尽早复温,消除硬肿,以减少低体温、硬肿状态对机体的损害。由于近年来因窒息、缺氧、早产所致的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逐渐增多,单纯寒冷刺激引起的硬肿患儿比例减少,使得现有的西医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体温上升速度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