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5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刘海英
第1页

    参见附件(225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51例干预组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部不适主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有所缩短(P<0.05)。干预组腹部不适主诉发生率为21.6%,较对照组较的44.7%为低(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肠功能紊乱;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20-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是最为成熟的微创手术之一,由于它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胆囊疾患的金标准[1]。虽然LC手术较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情况要小的多[2],但部分LC患者仍会被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所困扰,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LC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较少引起关注,同时又具有本身的特点。本研究针对本院的LC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0月在本院行胆囊切除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98例,男37例,女61例,年龄为32~63岁,平均年龄(46.9±8.1)岁。患者术前均经B超或CT确诊,术后病理证实。患者纳入研究标准:①近半个月内无急性胆囊炎发作;②既往无黄疸、肝炎及严重肝硬化;③无腹腔严重感染和腹膜炎;④无重度出血倾向;⑤术前肝功能、肾功能正常;⑥术前3 d没有使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术前1 d常规服用清肠剂。

    1.2 护理方法

    2010年6月前入选患者共47例,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2010年6月后入选患者共51例,给予有针对性的LC胃肠功能紊乱护理干预方案(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胃肠功能紊乱护理干预方案如下:①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少进食产气食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少食油腻食物。术后第1天进流食,第2天给予半流食,少量多餐,每日进餐5~6次,多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食如用蔬菜、水果,按时饮食。②运动护理,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先在床旁站立活动,适应后可在病房内活动。同时注意床上躯体活动,经常变换体位,给予患者翻身拍背,指导做腹部深呼吸运动。③腹部按摩,术后6 h,指导患者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同时沿切口两侧自上而下按摩,操作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速度适中,每次按摩10 min。并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按摩。④密切观察,术后每2小时听诊肠鸣音,详细记录。同时主动询问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自觉症状。⑤如果患者有较明显的自觉症状,配合医生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

    1.3 评价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为:术后每2小时腹部听诊由主班护士进行,顺序为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每区每次听诊1 min。如在两个区听诊发现肠鸣音在每分钟3次或3次以上则为肠鸣音恢复,并记录其最早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由患者本人自己观察,并向主班护士汇报。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采用SPSS 15.0软件。

    2 结果

    2.1胃肠功能紊乱客观体征的改变

    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不适症状发生率

    98例LC患者术后诉腹胀25例、恶心呕吐11例、便秘4例、腹泻2例,有不适主诉者共32例,占32.7%。而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及肠麻痹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腹部手术操作、麻醉以及患者的原发疾病、治疗的药物、手术后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术后疼痛、营养不良、被动体位等都可造成肠壁内源性运动活性的神经性抑制,从而导致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及肠麻痹的发生[3-4]。LC减少了对胃肠的刺激,因此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严重程度要较开腹手术小的多。而事实上,LC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的刺激因素仍然存在。并且研究证实:LC所造成的高压气腹也会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5],这也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而LC后的胃肠功能紊乱较少引起关注。

    本组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对LC后胃肠功能紊乱合适的护理方法探讨。一般资料比较表明采用历史对照设计两组患者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基线可比性。而对于干预组,本组主要采用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腹部按摩、密切观察以及配合医生应用胃肠动力药等具体的护理干预方案。事实上,对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本组也采用类似饮食和运动护理措施,只是对照组以往对LC后胃肠功能紊乱关注比较少,因此对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没有给予足够的强调。这一结果也提示,虽然对于LC后患者有常规的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方案,但也应该不仅停留于健康教育的层面,而应该注意监督执行,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对于腹部按摩,对照组患者没有常规采用这一措施,只是在有较为明显的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不适主诉后给予腹部按摩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则在术后常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会患者本人或家属腹部按摩方法,并安排好时间段,监督执行情况。研究表明:按摩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消化道运动及分泌功能,加强血液供应及淋巴液形成,促进静脉及淋巴液回流,刺激肠胃蠕动,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6]。在进行以上护理的同时,干预组同时给予密切观察,尽早发现不适状况,并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

    通过以上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并且不适主诉的发生率也减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高,表明本组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起到了很好效果。

    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也应该受到关注。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程度,提高护理的满意率,推荐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Thurley PD,Dhingsa R.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ostoperative Imakging [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8,191(3):794-801.

    [2]凌峰,张阳德.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8-2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