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077685
王钰教授治疗肺病学术思想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0期
     [摘要] 王钰教授在临床、科研第一线工作40余年,对呼吸系统疾病有较深的造诣。本文对王钰教授治疗肺病的主要学术思想做一介绍。

    [关键词] 王钰;肺病;名医经验;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5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015-02

    王钰教授为中华内科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第二至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王老在临床、科研第一线工作40余年,医、教、研并重,临床中尤对肺病的防治造诣颇深,既师于古而又不泥于古,撷众家之精华,创立新说,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学严谨的中医大家。笔者为王钰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3年来受益匪浅,兹将王钰教授治疗肺病的主要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重经注典,治肺除喘

    王老善治肺系之疾,贯肺系之整体,窥其全貌,认为肺系病以热、咳、痰、哮、喘五大证为主。王老认为:“热因毒作,无毒不起热”,热证调度清热之法,咳嗽内外有别,哮、喘其治当辨寒热虚实。肺病咳喘多由痰作祟,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和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是为娇脏,故感受外邪,常首先犯肺。六淫邪气中又以寒邪伤肺最为多见,《难经·四十九难》中云:“形寒饮冷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中亦谓“形寒寒饮则伤肺”,皆为此意。临床中急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多为气候寒冷刺激中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继而诱发病毒或细菌感染,寒为阴邪,其性凝敛,主收引,寒邪伤肺多致肺气郁闭不宣,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一旦寒邪闭肺,肺失宣发,肺不布津,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津聚而成饮,终致寒饮伏肺,饮邪久伏,则可转化痰热成患,所以使肺气得以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化痰(饮)则是治疗肺病咳喘的重要手段。王老临床中善用白果定喘汤和止嗽散两方,每每随症化裁,收效颇著。定喘汤为《摄生众妙方》中方剂,具有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等功效。治哮喘,喘咳上气,痰多色黄,苔微厚腻。方中白果(炒黄)21枚,麻黄9 g,杏仁6 g,款冬花9 g,苏子6 g,法半夏9 g,黄芩9 g,桑白皮9 g,甘草3 g。加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本草纲目》曾赞其曰:“服之无不效者”。王老认为白果含氢氰酸,临床用量要适宜,不可多服,尤其不可过多生用。痰多难咳者,加瓜蒌、胆南星以助清热化痰;肺热偏重者,加鱼腥草、石膏清泄肺热。而止嗽散是清代名医程钟龄所创的一首经验方,对于多种咳嗽均有良效。方中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甘草炒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所以程氏云:“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治疗哮喘调理气机至关重要,因哮喘发作与精神、情志关系密切,故治疗时加用疏理气机的药物疗效显著[1]。

    2 固护先天,调理后天

    王老临床学术思想的核心为“以人为本,治病要人、病兼顾”,也就是说治病的目的是祛除人身上的疾病,保证人体的健康;而人也是疾病的载体,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所引起的脏腑气血的变化都离不开人,人的生理状态及具体条件,往往决定了疾病的发生、改变,没有人这个载体便不会有一系列的治疗演变,因此在治病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人”这一重要因素。注重人体正气,发挥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是实现“以人为本”这一学术主张的主要手段。这个核心在治疗肺病过程中尤为突出。“久病不已,穷则归肾”,“肾间动气,为人生之本,乃生化之源。”虽然肺病的病位在“肺”,但是王老更为重视“肾”在治疗本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肾是人体“精神之所舍和元气之所系”,故极赞“五脏之真,惟肾为本”、“肾为先天之本”之说。肾与肺关系密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只有气血化源充足,肾中精气不断充沛[2],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所以王老在临床治疗肺病的过程中善于滋肾阴、补肾气、温肾阳三法,并无偏执,“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 http://www.100md.com
    3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之一[3],属于中医“肺痨”范畴,又名痨瘵,古亦称“传尸”或“疰”[4]。2008年王钰教授作为专家指导我院承担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项目)——《肺结核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她认为当今中医药防治肺结核虽有研究报道,但多为个体化报告,尚无统一辨证标准,致使科研成果得不到公认,目前中医文献对肺结核的诊断规范化研究薄弱,尤其是以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规范研究很少。故王老指导课题组全面检索现代文献有关肺结核中医证候的描述,将20年来文献中涉及肺结核中医证候的论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肺结核中医证候类型(症状)文献数据库,并依据《中医药学名词》规范了该疾病常见症状的中医名称。研究证实肺结核主要致病因素是正气虚弱,是本病传变、转归、预后的决定因素。证候要素统计结果来看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主要病理因素是肺阴虚、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病变部位在肺,肺属金,喜润恶燥,痨虫侵袭,肺脏先受,受耗肺阴。脾属土,脾为肺之母,肺痨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更虚;如脾失健运,停痰聚饮,影响肺气的宣降,可见咳喘之症,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土败则金衰”之论;而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又可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则可见肺肾两虚。如《素问·咳论篇》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证候要素出现频率结果同样说明,本病阴虚火旺为本,并可伤及肺脾肾三脏同为病。王老对肺结核中医证候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探讨肺结核基本证候分布特点,归纳出肺结核的主要中医证型,总结出简单准确、方便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对最终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肺结核的中医诊疗规范有着深刻的医学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 http://www.100md.com
    4 小结

    王钰教授善于研究诸家,遍览古今,主张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贵在变通。她临床治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时必须明确疾病,再进一步辨证施治,辨病与辨证必须结合起来,再遣方用药必获良效,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保证和条件。她认为中医药现代化不能背离中医理论,不能抛开中医的辨证体系,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科研方法挖掘祖国的医学宝库财富,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王琦.62种疑难病的中医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

    [2]柯新桥.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50.

    [3]王胜圣,李玉春,刘嵋松,等.肺结核中医证候的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2010,25(5):903.

    [4]周建民,王胜圣,周杰,等.肺结核中医证候的古文献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41.

    (收稿日期:2011-01-25), http://www.100md.com(宋智冰,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