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566
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李腾
第1页

    参见附件(2060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8月本院治疗的1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术后半年随访,122例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有效率达95.3%。结论:用鼻内镜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效果明显,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创伤小,预后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临床研究;鼻窦腔

    [中图分类号] R765.0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82-0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通气不畅、嗅觉减退为首发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不便和精神痛苦,根治困难,复发率高。本院采用鼻内镜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8月,本院共治疗1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期中,男112例,女38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36.8岁。

    1.2 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或局麻,先在常规鼻镜观察下切除大块鼻息肉,然后通过内镜对残余息肉部分和钩突进行切除,并将病变筛房切除,形成大骨腔,将漏斗处的上领窦自然开口扩大至上径5~10 mm,下径15~20 mm,由此将内镜伸入鼻窦腔,在窥视下进行各种脓物、息肉及其他病变组织的清除工作,然后对窦腔进行冲洗,将筛窦内侧板和鼻甲压向外侧,使之产生折断和外移,从而缩小筛腔和开放嗅沟,最后将碘仿纱条填在上领窦腔内、将凡士林纱条填在鼻腔内。术后1个月内应用抗生素及强力稀化黏素,3个月内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于鼻息肉患者应适当延长时间)。术后30 d内,按1次/周标准在内镜下对术腔进行检查清理,重点对前筛顶、鼻丘气房及各窦口进行检查清理。2个月后按2次/月对手术部位进行复查清理,随访半年[1]。

    1.3 疗效评价

    按1997年海口会议对鼻内镜术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详见表1。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只有2例患者因为损伤眶纸板而产生眼眶部瘀血症状,但未影响眼球的正常活动和功能,本手术的总有效率为95.3%,具体治疗效果详见表2。

    3 讨论

    3.1 优点

    鼻内镜术是一种新型有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外科手术方式,能够完全将阻塞鼻腔的病变组织去除,恢复和重建鼻窦引流通气功能、清除黏液纤毛。由于设备具有良好的照明条件,因而保证了手术具有宽阔的视角和清晰的视野,同时手术还具有操作简便、精细,造成的创伤小等方面的优点,因而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3.2 局限性

    内镜术虽然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以下因素,而产生并发症:①术前不能及时准确认识解剖变异;②未清晰标志解剖部位、特别是在切除中鼻甲后标志消失;③术前未能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性质;④在不适宜的部位使用不恰当的器械、方法;⑤对进镜角度和深度未能有效控制;⑥业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⑦术后不能及时给予换药。极易产生包括:颅内出血、粘连、溢泪、眶内气肿、嗅觉减退甚至消失、失明、脑脊液鼻漏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的正确运用[3]。

    3.3 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其他相关疾病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对于超过40岁、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及Ⅰ型Ⅲ期至Ⅲ型患者,应尽量考虑使用全麻,以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迅速、干净、彻底地清除病变,但该种麻醉方式极导致大量出血,尽量辅助开放静脉通道、应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手段,以有效降低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系数。对于年龄不超过40岁、无其他内科合并疾病及单纯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应尽可能使用局麻[4]。

    3.4 围术期处理

    术前的7~10 d,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明显鼻窦炎症状及伴有明显变应性体质的患者,要给予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特殊使用,通过围术期的处理,可以使术中出血有效减少,当然,应用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熟练运用手术技巧、尽量避免术中损伤等可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量,进而能够促进医生从容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5]。

    3.5 术中处理

    医生应熟悉鼻腔的生理结构,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结构特点,动作规范、准确,避免动作粗暴,对于特殊部位要使用专用设备,尽量保证窦腔黏膜功能的可逆性,使术腔骨质减少裸露,以减少术后囊泡的形成概率,缩短痊愈时间。

    3.6 术后处理

    要定期复查、科学清理、规范用药,拔除药纱后,每天可只向鼻腔行超声雾化吸入,在出院前1周,详细清理鼻腔内的积血及分泌物,反复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并在1~3个月内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出院后,坚持每周一次的鼻内镜复查,持续1个月,对干痂、血痂及分泌物进行详细清除,并采用抗生素水溶液通过窦腔口对窦腔进行灌洗,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但不宜频繁处理术腔的新生病变组织[6-7]。

    本院150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表明,鼻内镜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5.3%,通过数据统计看到,早期病变的治愈率(92.9%)明显高于晚期病变(64.0%),差异明显,同时早期病变的有效率(100%)也高于晚期病变(88%),但差异性不明显。说明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早期和晚期都能得到比较有效地治疗,但早发现、早治疗却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4 结论

    鼻内镜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效果明显,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创伤小,预后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还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左为民,蔡晓菁.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9(4):75-76.

    [2]王丽茵.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2(1):40-41.

    [3]杨智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155-15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