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077560
葛均波:塑造最好的科研和医疗环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0期
     据记者了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直线上升趋势,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经费2009年度为70亿元,2010年度为96亿元,2011年将达到120亿元。还有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等,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是一个大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投入太少)。科研水平逐年提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的高水平文章越来越多。然而,也有不少问题随之暴露,如国家的巨额科研经费投入效果差强人意、科学研究缺乏诚信等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

    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

    “多年来,许多有识之士一再批评我国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存在的弊端,从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分配、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审等一系列环节上均存在种种问题。”葛均波教授指出,这些阻碍科学发展的弊端,如果不能够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和损害科技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最近5~10年的21世纪国际力量重组、变幻的关键历史时期,解决科研发展问题乃关系国家未来的重中之重。

    葛均波教授分析说,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经费分配的主要问题是“科技管理行政化,科技活动利益化”,课题立项中存在较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科研管理机构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权力过大,他们对科技立项有实质性决定权。根据《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项目咨询组对中科院院士、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和普通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我们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真正的学术评价,专家评审机制流于形式,从而培育出一系列的伪科学怪现象:托人情、跑关系、变相送礼,许多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用来搞公关,反而没有足够时间搞研究。流行的做法是,学术会议成为变相公关活动,提前做好评审专家工作,或者事后延期回报评审专家。有人评论说,更多的是基于关系,而非学术优劣来评审经费申请者。很多人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深入课题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