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611
动力髋螺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王笑磊
第1页

    参见附件(1896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12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A组(动力髋螺钉治疗)36例和B组(解剖型钢板治疗)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A组的优良率高于B组,术后发生髋内翻、泌尿系感染、伤口愈合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优于解剖型钢板治疗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解剖型钢板;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8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a)-123-02

    股骨转子下骨折指的是发生在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部的骨折,目前临床上其手术治疗方法较多[1]。动力髋螺钉与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两种较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本文旨在观察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2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35~73岁,平均 (64.6±7.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坠落伤20例,其他11例。根据Seinsheimer转子部位分为:Ⅰ型骨折12例,Ⅱ型骨折27例,Ⅲ型骨折11例,Ⅳ型骨折11例,Ⅴ型骨折5例。同时合并胸部损伤4例,腹部损伤8例,失血性休克3例。6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动力髋螺钉治疗)36例和B组(解剖型钢板治疗)3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大转子下股外侧切口,显露股骨大转子和股骨干,直视下复位,用钢丝或螺钉将复杂骨折尽可能变成简单骨折,在大转子下2~3 cm处在DHS角度导向器引导下,钻入直径2 mm专用导针,C形臂下看正位在股骨头颈轴线中心或偏下,侧位在股骨头颈中央。深达股骨头软骨下0.5~1.0 cm,导针位置满意后,用DHS三联扩孔器扩孔,攻丝,沿导针将长度合适的髋螺钉拧入。髋螺钉的尾端平外侧皮质,安装套筒钢板,使钢板与骨干外侧皮质贴紧,先套上尾钉,在拧好皮质骨螺钉后再拧紧尾钉。

    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于股骨大转子外侧作长10~12 cm纵形切口,骨折端复位后,选择解剖型钢板紧贴大转子和股骨干外侧,于钢板近端固定螺钉,向股骨颈钻入导针3枚,在C形臂下透视位置良好后,取松质骨螺钉拧入股骨头颈内,骨折远端给予皮质骨螺钉固定。

    1.3 髋关节疗效评价标准

    优:髋部无疼痛,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情况。良:髋部偶有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情况。可:骨折愈合,有轻度髋内翻,骨关节活动受限,轻度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髋部疼痛严重,不能行走[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优良率高于B组,且术后随访6~48个月,A组术后发生髋内翻、泌尿系感染、伤口愈合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单纯股骨转子下骨折多见于年轻人,多由较大的直接暴力引起,且不少骨折多为粉碎性。而与转子间骨折伴发的转子下骨折可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因平地摔跌等较轻外伤引起。股骨转子下发生骨折后,近端受臀肌、髂腰肌和外旋肌群的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远端则受内收肌群和下肢重力的影响而向上、向内、向后移位。伤后局部明显疼痛,肿胀、急肢内收,短缩畸形,局部出血较多,常伴有失血性休克,由于外力强大,应注意多发伤及复合伤[3]。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剖复位或矫正所有畸形及牢固内固定。

    DHS符合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点,性能坚固,可以有效地控制弯曲和旋转。在骨端吸收、压缩的同时仍能起到加压及牢固的内固定作用,同时拉力钉螺纹粗大,把持力强,钉板间滑动功能,使股骨颈部与股骨干部固定为一体,保持良好的颈干角,在人体负重时其滑动作用有效地增加了骨折端的刺激,有利于骨的愈合及塑形[4]。

    解剖锁定钢板螺钉通过锁定孔与骨骼坚实固定,避免螺钉松动和早中期骨折复位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锁定成角稳定性,适用于骨质疏松和粉碎性骨折,螺钉的锚合力和抗拉力强,可依靠系统稳定性实现坚实固定,避免螺钉松动或拔出造成Ⅱ期骨折复位的丢失,但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术后钢板松动、伤口愈合差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5]。本研究中,A组的优良率高于B组,且A组术后发生髋内翻、泌尿系感染、伤口愈合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

    综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优于解剖型钢板治疗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08.

    [2]周新立,张成泉,阮文辉,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