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6881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陈能章 梁才雄 黄雪芬
第1页

    参见附件(2157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烟酸、三磷酸腺苷及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取穴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用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天数平均分别为(9.04±1.48)、(15.25±3.12) d(P<0.05)。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提高,对促进面瘫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针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085-02

    面神经麻痹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面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或轴索退行性改变,而受其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受累,表现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瘫尚无特效疗法,而针灸治疗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笔者2006年5月~2010年6月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来自门诊患者,根据《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为单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60岁,平均35.3岁;病程1~6 d,平均3.5 d;均未见明显伴随疾病。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56岁,平均35.1岁;病程2~6 d,平均3.6 d;均未见明显伴随疾病。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面瘫。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患者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喝水时口角流水,鼓腮时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常滞存于患侧的齿颊之间:舌前2/3味觉减退;无耳鸣、耳聋、重听,无眼干涩[1]。并排除中枢瘫、急性炎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脑桥小脑颅底病变、炎症及占位病变、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外伤等累及面神经的病变。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泼尼松5 mg,每日3次;烟酸片0.1 g,每日3次,三磷酸腺苷20 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每日1次,肌内注射。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急性期(面瘫出现在7 d以内),针刺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用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常规消毒,取患侧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流泪较多可取晴明(不留针),予以浅刺。面部诸穴手法宜轻,合谷穴要求有酸麻胀感,采用治皮肤浅刺法,选用华佗牌直径0.35 mm×25 mm不锈钢毫针,刺入深度不超过0.5寸,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青岛产),用连续波,每次20 min,强度用较弱电流,患者面部肌肉有较轻的收缩为度,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1~2 d,2个疗程评价疗效。

    1.4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治愈天数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在SPSSV 10.0 forwindows统计软件上完成,结果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1.6 疗效标准

    治愈:闭眼好,额纹及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1]。评分方法:根据Ross BG等[2]建立的面部量化评分系统(TFCS)进行评分,通过面部自然状态,面部自主运动和连带运动3个方面评定面部残损情况,全部患者均由专人评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及治愈天数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提示有一定疗效。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s麻痹,是发生在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以外面神经病变,从而引起面部表情肌运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根据病理学研究[3],它是面神经的一种非化脓性病变,可能与病毒感染或面神经受刺激有关。Bell’s麻痹是最常见的一种,在急性期可见面神经管有充血和肿胀,如果是脱髓鞘型可以完全恢复,如为轴索退行变则恢复缓慢,而且不完全[4]。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有其独到的疗效,已得到普遍公认。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面瘫”、“口眼歪斜”、“卒口僻”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侵袭,阻滞阳明少阳经脉,经气运行受阻,面部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寒冷刺激导致面神经管段充血和肿胀,造成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使其面部表情肌瘫痪。这些表明,中医学的理论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针刺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经络系统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贯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通过调动同经真气来驱逐邪气。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急性期,而在急性期是否辅以西药治疗对针刺治疗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急性期宜用毫针浅刺局部腧穴,不宜强刺激,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以保护经气不受损伤[5]。电针刺激的强度要控制适当,急性期患侧面部各有感觉即可,要避免超限度刺激或过度牵拉,造成面肌痉挛或面部“倒错现象”[1]。这在急性期治疗中是要注意的。对于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在施行针刺时,应避免刺激局部神经和血管,是针刺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

    笔者体会到对该病患者施针的同时应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易怒、不眠等精神症状配合心理疏导,调适情绪;解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对提高及巩固疗效十分有益。机体对针刺的反应有一定的规律,针刺后须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潜伏期,针刺效应才开始显现,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效应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再逐渐下降[6]。因此,针刺的运针时间必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