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92145
尤瑞克林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刘潇湘
第1页

    参见附件(1917KB,2页)。

     [摘要]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AIS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I)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AIS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 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R9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059-02

    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50例AIS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AIS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38~76岁,从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不超过8 h。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占56.00%(56/100),糖尿病者占24.00%(24/100),脂代谢紊乱者占30.00%(30/100);脑梗死病变位置:脑叶(皮层及皮层下)者占48.00%(48/100),基底节区者占40.00%(40/100),脑干者占14.00%(14/100),小脑者占4.00%(4/100),其中多发梗死者占16.00%(16/100)。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60±12.40)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90±11.70)岁。两组AIS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调控血压,防治并发症以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天普生化医药,国药准字H20052064)0.15 U溶至10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1次/d,严格控制滴速为30~40滴/min,疗程为10 d。

    1.3 疗效评定

    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①痊愈:NDS减少≥90%;②显效:NDS减少46%~89%;③好转:NDS减少18%~45%;④无效:NDS无变化或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0%(36/50),差异显著(P<0.01),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BI及ND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3 讨论

    AIS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有学者认为脑梗死发生后,梗死核心区周围组织仍存在临界血流量,一旦实现血管再通,这一区域的神经细胞就能够存活[3-4] 。

    尤瑞克林是分泌到尿液的组织型激肽原酶1。在血浆中,组织型激肽原酶1能催化高分子量激肽原和低分子量激肽原水解,产生激肽。激肽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促进NO的释放,可产生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有研究表明[5-6]:一定剂量下,尤瑞克林能选择性扩张缺血部位微血管,改善缺血组织血供,促进损伤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7],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解离能力,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另外尤瑞克林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等作用[8]。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在观察组中采用尤瑞克林治疗AIS患者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0%(36/50)。观察组治疗后BI及NDS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提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AIS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袁亚辉,丰兰,付爱红,等.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97.

    [2]杨琴,承欧梅,彭国光,等.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再评价-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4):477-479.

    [3]Arnold M,Schroth G,Nedeltchev K,et al.Intra 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due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1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