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5期
编号:12091766
提高内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5期
     [摘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启迪思维,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 内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5(c)-130-0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互吻合,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益[1]。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应视为无效或低效教学[1]。在临床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内科学,因其涵盖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记忆困难,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突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指导有效学习,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懂、易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目标追求。笔者现将自己的管窥之见梳理呈现,和同道们共同探讨。

    1 案例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在理论讲授中能充分利用学生对疾病的好奇心,精心构思,设置案例,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利用好奇之心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例如在讲解心肌梗死之前,观看其发病的实景表现或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发作的情景,“剧烈的胸痛,痛苦的表情,救护车刺耳的声音”,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尽快知道究竟,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在这种情态下学习,学生兴趣高,注意力集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