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90197
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吴忠庆 范文凤
第1页

    参见附件(2309KB,2页)。

     [摘要] 目的:研究单纯康复与针刺配合康复在脑卒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用单纯康复组与针刺配合康复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变化,单纯康复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为25.7±10.4,治疗后为55.5±12.8,而针刺配合康复组治疗前为34.0±16.9,治疗后为78.1±10.5,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针刺配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脑卒中;针刺疗法;康复;中医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103-02

    伴随康复理论与手段的发展,神经损伤后的功能康复已逐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学科。它不仅重视康复期的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而且强调急性期康复。针灸作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 在促进神经损伤康复方面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现选用单纯康复组与针刺配合康复组进行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者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选取本院2003年9月~2004年9月入院脑卒中患者43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无认知障碍及理解障碍,无失语及严重心、肝、肾疾病,生命体征平稳,随机分为两组:①单纯康复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②针刺配合康复组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

    1.2治疗方法

    开始时间: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

    单纯康复组,共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2周,每周5次,1次/d。 包括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法(Bobath,Brunnstrom,PNF,Rood)。床上良肢位摆放,保持抗痉挛体位。取仰卧位时头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防止后缩。取健侧侧卧位时头不向后扭转,躯干大体垂直,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患侧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足不要悬空。取患侧侧卧位时头部用枕头舒适的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患肩被直接压于身体下,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患肘伸展,前臂旋后,手自然呈背屈位。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置于身体上方或稍后方,健腿屈曲置于前面的枕头上。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不握任何物品。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另外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做患侧练习。一般按从肢体近端到远端顺序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健肢主动活动及患肢借助健肢活动,床上运动,搭桥训练,髂腰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肱二头肌等肌肉训练、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步态训练等,按Brunn Storm分级法,软瘫期诱发患者主动运动,痉挛期抑制肌肉痉挛,促进肌肉相互协调[1]。

    针刺配合康复组,共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2周,每周5次,每日1次。弛缓期给予强刺激,头部取百会、风池,上肢取肩髓透曲池,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足三里透。下巨虚,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悬钟,太冲透涌泉,每次留针30 min。

    痉挛期选用不留针法。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委中,踝部配太溪,臀部配环跳,乃阳病取阴之意。

    1.3评定方法

    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用t检验。

    2结果

    针刺配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单纯康复组治疗前为25.7±10.4,治疗后为55.5±12.8,而针刺配合康复组治疗前为34.0±16.9,治疗后为78.1±10.5,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MA单纯康复组治疗前为21.9±22.2,治疗后为68.1±30.2。而针刺配合康复组治疗前为13.9±9.9,治疗后为73.4±24.5,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见表1。

    3讨论

    当今康复医学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由过去认为如同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一样是量变的过程到现在认为是质变的过程,即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转换过程,由打破偏瘫早、中期的异常运动模式到恢复后期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过程,这是康复医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Brunnstrom评定法用6个阶段来描述这个过程,从第2阶段患侧肢体的肌张力就开始增高,在第3和第4阶段发展到高峰,随之逐渐下降,至第6阶段恢复到正常肌张力,但不是每个患者都会经历所有阶段,康复可终止于任意阶段而不再任意进展,使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能否有效抑制痉挛尽早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疗效的关键[2]。本方法通过使用针刺治疗可使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纠正血管痉挛状态,调整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同时针刺具有双向调节血管机制作用,对血流速度增高型,可解除血管痉挛,扩张管径,减缓流速,从而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有研究表明针刺百会穴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有报道针刺双侧风池穴可使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及舒张末期流速即刻明显上升,平均血流速度加快[4]。针刺研究提示通过针刺体表腧穴进行靶诱导也可对中枢神经元可塑性产生有利影响。电针腧穴可提高受损周围神经的再生速度和神经元合成,显著促进再生轴突与靶肌肉的功能联系,促进再生神经运动,神经元的树突伸展,一级树突直径及树突数量的恢复,并提高神经再生后运动神经元突触重建的数密度和面密度[5]。针灸与康复配合作为一种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可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或新的形成通路或突触的效率。另外针灸还可提供感觉反馈,以帮助重新学习原有的功能:①离子变化如细胞外Ca2+浓度升高利于改善细胞应激功能;②促进内源性阿片物质的产生,产生镇痛作用,还促进备用根的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③促进某些神经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④诱导某些核转录因子如C-fos基因等的表达进而调节其他因子的转录[6]。

    多学科、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疗法是康复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痉挛期采用不留针法改变以往常规针法,大大降低了合并症状的出现,提高近期局部疗效,降低了远期并发症,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纪树荣,孙启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0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