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089313
98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刘明宗
第1页

    参见附件(195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8月~2010年3月期间消化科收治的胃肠道类癌98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转移、未侵入肌层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100.00%,97.50%,97.50%),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100.00%,79.31%,53.45%),胃类癌3年以上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他各组,结肠类癌与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约为50%左右,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类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同时应加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和预后效果。

    [关键词] 胃肠道类癌;治疗;预后;淋巴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b)-133-02

    胃肠道类癌是嗜铬细胞引发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1]。嗜铬细胞能分泌血清素(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组织胺等一系列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生物学因子,引发血管运动障碍、胃肠道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类癌综合征[2]。为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笔者对本院98例患者进行了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3年8月~2010年3月期间消化科收治的胃肠道类癌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23~76岁,平均(48.0±12.5)岁。病史1周~10年,肿瘤发生部位:胃19例,直肠24例,结肠29例,小肠10例,阑尾11例,回盲部5例;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转移、未侵入肌层(40例);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58例)。

    1.2 方法

    应根据类癌的发生部位、大小及转移情况选择手术方法。手术是根治的主要方法,胃肠道类癌生长期缓慢,还可以采取血清素合成抑制剂进行支持治疗[3]。

    本组均采取手术治疗,胃类癌中1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9例位于胃窦,6例位于贲门),4例行贲门癌根治术(位于贲门);直肠癌中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3例,直肠前切除术5例,Mile′s术6例;结肠癌中右半结肠切除7例,并右肝局部切除术7例,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横结肠造瘘术2例;小肠部分切除术10例;阑尾切除术5例,并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回盲末端加部分升结肠切除术5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生存时间从手术开始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后不同病变部位及程度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如表1所示,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转移、未侵入肌层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100.00%,97.50%,97.50%)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100.00%,79.31%,53.45%),胃类癌3年以上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他各组,结肠类癌与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50%以上,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肠道类癌又称为胃肠道类癌瘤,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源于apud细胞系统中的肠嗜铬细胞[4]。早期无显著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在出现类癌综合征前,易误诊为胃肠道其他疾病[5]。手术治疗是根治胃肠道类癌的最有效办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手术方式应视类癌的大小、浸润和转移情况而定。通常癌肿≤2 cm,无淋巴转移、未侵入肌层的患者,进行局部切除既能根治,预后较好,因此,手术对于局限性胃肠道类癌的价值值得肯定[6]。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者,手术预后较差,需采取彻底的区域淋巴清扫,并进行血清素合成抑制剂等支持治疗。本组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转移、未侵入肌层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100.00%,97.50%,97.50%),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患者(100.00%,79.31%,53.45%),胃类癌3年以上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他各组,结肠类癌与肿瘤直径>2 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50%以上,P<0.05,提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分析结果表明,胃肠道类癌生长期缓慢,如能做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则能取得较高的生存率和较佳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静,董文广,王天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