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214
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陈俭
第1页

    参见附件(3016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2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6例和比索洛尔组110例。常规治疗组针对性原发疾病治疗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比索洛尔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64%,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为92.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心室重构,长期应用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等优点。

    [关键词] 比索洛尔;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分析;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9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060-0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m,CHF)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最终发展结果,>65岁的老年人群中约10%的患有心力衰竭,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80%年龄>65岁。β受体阻滞剂(β-RB)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用的药物,其能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量,减少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频度,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等作用已被许多临床试验所证实[1]。笔者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入选时心力衰竭症状已基本控制,心率>70/min,血压>95/65mmHg[2];排除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率<60/min,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急性左心力衰竭。

    1.2 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6例,年龄41~86岁;原发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06例,扩张型心肌病26例,缺血性心脏病74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NYHA心功能Ⅰ级46例,Ⅱ级144例,Ⅲ级26例。将2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6例,比索洛尔组1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疾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常规治疗:针对性原发疾病治疗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比索洛尔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比索洛尔从最小剂量1.25 mg/d开始服用,持续1周;如果每次服用新剂量后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未低于入选时的标准,剂量增加1.25~2.50 mg;如果心率和血压中有1项低于标准,但血压>95/65mmHg且心率>60/min,维持该剂量到试验结束;如果血压<90/60mmHg 或心率<60/min则停用。

    1.4 观察内容

    治疗2、4、6个月分别进行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距离的测定。采用飞利浦公司PHILIPS SoNOS 4500 M型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诊断仪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测定。

    1.5 临床疗效

    心功能分级判断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疗效判断,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射血分数增加10%以上;有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射血分数增加5%以上;无效:治疗后心功能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比索洛尔组观察内容

    对比索洛尔组治疗2、4、6个月分别进行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距离的观察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交感神经活性长期增强对失代偿阶段的心脏会产生两种副作用[3]:①β受体信号传导的敏感性降低;②对心肌细胞产生负面生物学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的组织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出现心脏重塑。心肌重塑有着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作用,而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等。

    1975年Waagstein等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具有全面的保护作用。它不同于正性肌力药物,不以增加心肌耗氧为代价,而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阻断交感神经、儿茶酚胺对心肌毒性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衰竭心肌耗氧,使心肌受体密度上调,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比索洛尔为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无膜稳定作用。比索洛尔对肾上腺素能β1和β2受体的阻滞作用之比为80∶1,部分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对这部分患者,比索洛尔对肺功能的影响更小[5]。

    通过对比索洛尔组的观察,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与治疗2个月后开始显效,并且逐渐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对两组的疗效观察,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64%,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为92.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以达到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心室重构,长期应用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1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