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9期
编号:12109203
同侧肌间沟腋路臂丛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同侧肌间沟腋路臂丛应用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Ⅰ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复合液(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5 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盐水复合液(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5 ml+0.9%氯化钠溶液20 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满意率为70%,Ⅱ组为96%,Ⅱ组较Ⅰ组麻醉效果显著(χ2=11.98,P<0.01);两组均无局麻药中毒及膈神经、喉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结论: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可增强麻醉效果,降低临床麻醉风险,稳定手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肌间沟;腋路;臂丛;上肢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078-02

    以往的上肢手术只单独施行一种臂丛神经阻滞入路,通过临床观察,镇痛不全、止血带反应发生率高,神经损伤偶有发生,麻醉效果欠佳。近年,笔者开始对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临床研究,根据上肢神经分布特点,采取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入路,以解决单纯臂丛阻滞入路在上肢手术中阻滞不全的问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00例上肢手术患者,年龄16~60岁,体重50~80 kg,其中手部手术160例,前臂手术40例;麻醉前30 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0.1 g、长托宁1 mg。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Ⅰ组为对照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阻滞50例、腋路阻滞50例),Ⅱ组为观察组,同侧臂丛联合阻滞。

    1.2 麻醉方法

    Ⅰ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布复合液(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5 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布盐水复合液(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5 ml+0.9%氯化钠溶液20 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

    1.2.1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手臂贴体旁,手尽量下垂,显露患者颈部,先让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后缘可触及一条小肌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的外缘可触及一条大小相同的肌肉即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即为肌间沟。如遇肥胖及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可在环状软骨水平与颈外静脉交叉点的内侧和外侧进针,针尖稍向同侧乳头方向推进,所用针具为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头(6.5#)直到出现突破感或确定针已位于肌间沟内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然后缓慢推注入局麻药物。Ⅰ组注入利布复合液20 ml,Ⅱ组注入利布盐水复合液20 ml。
, 百拇医药
    1.2.2 腋路阻滞: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患肢外展90°,屈肘90°,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行军礼状”。先在腋窝处触及腋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向上触及胸大肌下缘腋动脉搏动消失处,略向下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左手中指、食指按在腋动脉上作为指示,右手持一次性注射针头(6.5#)沿动脉下缘斜向腋窝方向刺入,穿刺针与动脉呈30°夹角缓慢推进,直到出现刺破感,改变穿刺针与动脉呈45°夹角缓慢推进0.2~0.4 cm,松开穿刺针,针柄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Ⅰ组注入利布复合液20 ml,Ⅱ组注入利布盐水复合液20 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Ⅰ组100例患者中,30例由于疼痛需辅助静脉镇痛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有效满意率为70%。Ⅱ组100例患者中,有4例由于过度肥胖而麻醉效果欠佳,需辅助静脉镇痛药物外,其余患者手术过程平稳,麻醉满意率为96%。两组麻醉满意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1)。Ⅰ组除有1例出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外,两组均无局麻药中毒及膈神经、喉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单纯臂丛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有时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对于需长时间应用止血带操作的患者,需要辅助大量的镇痛、镇静药物,从而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上肢的神经分布是C5~8及T1脊神经前支支配,在施行臂丛神经阻滞并同时使用止血带进行上肢手术操作,术后出现了相应的肢体一定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应考虑麻醉与手术两种因素的可能,再进行穿刺时,为了阻滞效果的可靠,以往反复寻找神经异感或注入高浓度的局麻药物是临床普遍的做法。现在大的综合医院采取神经刺激仪定位或超声定位,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很难推广[2]。因此临床上臂丛阻滞也增加了对神经损伤的危险,发生损伤的原因可能有[3]:①穿刺针直接刺入神经干;②药物注入神经鞘膜内压力过高致神经缺血;③穿刺部位出血粘连;④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4]。另外单纯肌间沟阻滞往往尺神经阻滞不全,有误入椎动脉、硬脊膜外腔、蛛网膜下腔及造成气胸的危险,注药过快或单次容量过大可阻滞喉返神经及星状神经节。单纯腋路阻滞局麻药物中毒发生率增加,上臂麻醉效果欠佳,止血带反应率高[5]。因此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可增强麻醉效果,降低临床麻醉风险,稳定手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6-1057.

    [2]徐艳.三种不同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9(3):47-48.

    [3]王幸巧,古小娜,李志平.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1):16-17.

    [4]李蕊,马宏林.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0,22(11):23-24.

    [5]张守江,贺文霞,连广宇,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21-22.

    (收稿日期:2011-02-23), http://www.100md.com(刘伟,贺志勇,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