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08696
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屈佳强
第1页

    参见附件(206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喹硫平及氯丙嗪合并丙戊酸钠对于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2例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分为喹硫平组和氯丙嗪组,喹硫平组46例,氯丙嗪组4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6周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的比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时,应用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的BRMS评分相对治疗时均明显减低(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氯丙嗪平组为78.3%(36/46),喹硫平组为80.4%(37/46),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喹硫平组相对较少。结论:喹硫平对于治疗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 双相心境障碍;喹硫平;氯丙嗪;躁狂发作;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055-02

    双相心境障碍是临床精神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为1%~8%,患者的终生患病率为1.5%~3.0%。本文就喹硫平及氯丙嗪合并丙戊酸钠对于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其副反应做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92例,分为喹硫平组和氯丙嗪组,喹硫平组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9~61岁,平均(27.98±10.87)岁。氯丙嗪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8~59岁,平均(26.53±8.19)岁。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家族史以及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①符合“CCMD-3”关于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②不合并躯体疾病,不合并物质依赖;③年龄18~60岁。

    1.3 方法

    所研究的药物的剂量不定,临床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在4周之内逐步调整氯丙嗪为400~600 mg/d、喹硫平0.3~0.6 g/d和丙戊酸钠1.2 g/d。按序号随机入组,两组治疗疗程均为6周。

    1.4 调查量表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时,应用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分别进行评定[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及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统计计算方法及标准

    按照躁狂量表BRMS的总分减分率分级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计算,其分级标准为[2],①基本痊愈:BRMS的总分减分率≥75%;②显著进步:BRMS的总分减分率为50%~74%;③好转:BRMS的总分减分率为25%~49%;④无变化:BRMS的总分减分率<25%。BRMS的总分减分率≥50%为有效。

    2 结果

    2.1 两组躁狂量表BRMS总分比较

    从治疗开始后的第1周末到第6周末,喹硫平组及氯丙嗪组的躁狂量表BRM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喹硫平及氯丙嗪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在治疗的第1~6周躁狂量表BRMS总分减分率方面,喹硫平及氯丙嗪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氯丙嗪组的有效率为78.3%(36/46),喹硫平组的有效率为80.4%(37/4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两组患者所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其中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为震颤、静坐不能以及扭转痉挛;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为口干、活动减少、视物模糊、头昏等;在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当中,喹硫平组均较氯丙嗪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临床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对于药物不容易接受,因而往往不利于药物的治疗[3]。对于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比如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能够引发患者的各种相关性临床反应。于此同时,患者体重的增长也往往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是临床双相心境障碍的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因素。患者体重长时间的增长能够对糖代谢产生一定的不良作用,并且还能够对患者的血糖带来负面的作用,甚至促使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除此之外,高催乳素血症的不良影响也能够产生临床的诸多不良情况,比如女性患者的溢乳体征以及闭经,男性患者的性功能低下。因而,药物不良反应往往能够对临床双相心境障碍的患者药物的治疗效果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基于这种现状,近些年来临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在临床当中较为广泛地应用开来[4]。随着该类药物的不断应用,人们也更加了解了药物的临床适应证。随着喹硫平、利培酮等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普遍使用,医学界也逐渐将其用于临床躁狂症患者的治疗当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5]。

    在临床中,喹硫平属于一种非经典的抗精神病类药物,对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有着相互的作用。在人体的大脑当中,喹硫平对于五羟色胺受体具有着高度 的亲和力,并且要远远大于对于大脑当中多巴胺D1以及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6]。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喹硫平组和氯丙嗪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以此来探讨喹硫平及氯丙嗪合并丙戊酸钠对于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其副反应,通过研究得出,在治疗结束时,两组的BRMS评分相对治疗时均明显减低(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氯丙嗪组为78.3%,喹硫平组为80.4%,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喹硫平组相对较少。在临床中,喹硫平对于治疗临床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熊祖伦.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1):92.

    [2]施万平,李生苹,刘素梅,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