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210791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预后等。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以PAT为主,占38.7%(12/31),然后依次为ITP 25.8%(8/31),HDCP 16.1%(5/31),ICP、SLE和原因不明各占6.5%(2/31);发生于孕28周前7例(22.6%),孕28周后24例(77.4%)。经阴道分娩者2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1%(2/22);剖宫产9例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1/9),无围生儿死亡。产后共28例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另3例ITP合并妊娠者产后血小板逐渐增高之后又随即下降。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多发于妊娠晚期,以PAT最为多见,对于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在给予皮质激素的同时加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血浆,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妊娠;血小板减少;病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234-02
, 百拇医药
    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出血性疾病,在孕妇中发生率为6.6%~11.6%[1],是较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in pregnancy,PT)可由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引起,主要病因有妊娠期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regnancy-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等,不同病因可对妊娠结局和预后造成不同影响,应给予针对性治疗及处理,以防止该病造成的严重母婴危害。2001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共收治PT患者31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选择2001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住院分娩的血小板减少症孕妇31例,年龄21~36岁,平均27.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8例,孕周32~43周,单胎妊娠30例,双胎妊娠1例。所有患者均为产前检查或临产时发现为血小板减少。其中妊娠早期1例,中期20例,晚期10例。临产表现为鼻出血1例,牙龈出血3例,双下肢血线针样出血2例,合并有不同程度贫血4例,无临床症状者21例。所有患者均无呕血、便血、肝脾大等症状。

    1.2 诊断标准

    孕期2次检测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即诊断为血小板减少。PAT诊断标准为[2]:既往无血小板减少病史,妊娠期首次发现PLT<100×109/L,抗血小板抗体阴性,实验室检查正常,孕妇无明显出血症状。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参照叶任高主编的《内科学》第6版教科书[3]。HDCP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教科书[4]。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以上则定义为产后出血。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本组血小板计数(50~99)×109/L患者18例,多无出血倾向,给予严密观察,未作特殊处理,有贫血者给予铁剂、叶酸、肌苷和维生素C等治疗。血小板计数<30×109/L患者2例,(30~50)×109/L患者1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娩前予以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剂量为20~40 mg/d,必要时给予强的松15~60 mg/d口服,使血小板计数上升至70×109/L,之后逐渐减量维持。经激素治疗复查凝血功能异常者加免疫球蛋白[400 mg/(kg·d)]输注,必要时分娩前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

    1.4 观察指标

    包括PT的病因、发现血小板减少时孕周、分娩和麻醉方式、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结局及产后血小板恢复情况。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病因及孕周

    本组31例患者中,PAT者12例(38.7%),ITP者8例(25.8%),HDCP者5例(16.1%),ICP和SLE各2例(6.5%),原因不明者2例(6.5%),提示在所有病因中以PAT发生率最高。发生于≤孕28周者7例(22.6%),>孕28周者24例(77.4%),最早为孕20+5周,该患者为PAT患者。

    2.2 分娩及麻醉方式

    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共13例,阴道自然分娩5例(38.5%),阴道助产3例(23.1%),剖宫产5例(38.5%);血小板计数(50~99)×109/L者18例,阴道自然分娩8例(44.4%),阴道助产6例(33.3%),剖宫产4例(22.2%)。剖宫产9例中行采用局部浸润麻醉配合静脉麻醉者7例,行硬膜外麻醉2例,均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

    2.3 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结局
, 百拇医药
    经阴道分娩的22例患者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1%(2/22);剖宫产9例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1/9)。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200~4 300 g,平均2 800 g,所有新生儿均进行常规血细胞技术检查,其中3例血小板计数为(55~95)×109/L,未见新生儿颅内出血或其他出血征象,无围生儿死亡患者。新生儿产后Apgar评分6~7分1例,其余均>7分。

    2.4 产后血小板恢复情况

    未给予免疫球蛋白及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的25例患者,均于产后1~4 d内血小板逐渐增高,1周内均>100×109/L。给予免疫球蛋白及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的6例患者中,3例确诊为ITP合并妊娠,产后1~4 d血小板逐渐增高,但1周后随即逐渐下降,另3例产后1~4 d内持续升高,并于1周后恢复至100×109/L以上,均未再下降。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病因

    PT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PAT、ITP、HDCP、再生障碍性贫血、ICP、磷脂综合征和SLE等。本资料中,PT最多见病因为PAT,占38.7%(12/31),PAT为良性循环过程,主要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而引起血小板生理性降低,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分娩后血小板一般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其次为ITP,共8例(25.8%),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免疫机制造成血小板破坏而引起,对母婴可形成一定威胁,此类疾病部分患者分娩后血小板仍未恢复至正常,本组3例ITP患者产后血小板开始时逐渐升高,之后又逐渐下降。HDCP排在第3位,共5例(16.1%),该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血管痉挛性收缩、内皮受损及前列环素合成酶减少等造成血小板黏附聚集所致,可促进血小板的破坏及清除[5]。

    3.2 治疗措施

    PT患者妊娠期应密切观察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如血小板计数在50×109/L以上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对合并有贫血患者可适当给予铁剂、叶酸、肌苷和维生素C等。对于血小板(30~50)×109/L患者如无出血倾向时,也可不进行特殊治疗。但当血小板在30×109/L以下及有出血症状者则需正规治疗,一般给予皮质激素,即地塞米松20~40 mg/d静脉滴注,必要时口服强的松15~60 mg/d,使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至70×109/L后逐渐减量维持。经激素治疗无效或出血倾向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加用免疫球蛋白输注,剂量一般为400 mg/(kg·d),必要时还应分娩前输注血小板悬液或新鲜冰冻血浆,但不主张多次、长时间输注,理由是此法外源性血小板可能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促进血小板破坏和清除,往往适得其反,应给予注意[6]。, 百拇医药(张催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