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19031
少数民族地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患者对其服务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韦白杨,黄秋环
第1页

    参见附件(2091KB,2页)。

     [摘要] 目的:探索少数民族与汉族护生在人文关怀能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患者对其服务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12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请10例相关患者对其服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28名护生中独生子女有6名,120名来自农村,少数民族与汉族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患者对其服务满意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8。结论:少数民族地区护生独生子女较少,且生源地为农村者居多,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可提高患者对其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生;人文关怀;满意度;服务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56-02

    患者满意度是建立在患者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基础上的患者主观感受[1]。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细心呵护,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是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活得有尊严[2]。护理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在临床实习的时间为8~11个月,接纳实习生的医院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医院,有时一个科室的实习生多达20人以上,甚至超过科室护士的总量,成为为患者提供直接服务,尤其是生活护理的重要辅助人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从而影响患者的心情与疾病恢复情况。少数民族地区护生独生子女较少、生源地多在农村地区,成长环境使他们在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态度方面都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护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7月~2010年7月在本市两所三甲医院实习的所有护理专业本科生,共128名,男性10名,女性118名,年龄22~25岁,汉族67名,少数民族61名,独生子女6名,非独生子女122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并请专家修订。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测评问卷共23项,包括护生一般资料5项;人文关怀能力测评18项,反向条目5项,正向13项。采用5点Likert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表示人文关怀能力越强。另一测评工具为患者对护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只有一个条目,选项分为5级,分别为很差、较差、中等、较好、非常好,按1~5分记分。

    所有本科生均在进入实习5个月后,完成1份调查问卷。安排学生在实习的第6个月后进入某一内科科室,在经过1个月的实习后,请10名住院时间达1周以上,与该科室实习生均有接触的,善于沟通的住院患者对该科室实习的本科护生进行评价,具体患者选择由科室护士长及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护生在人文关怀能力方面有无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人文关怀能力与患者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假设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不同民族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比较

    如表1所示。

    3 讨论

    江西师范大学何齐宗教授将人文关怀分为两个层次:现实关怀与超越关怀[3-4]。现实关怀既关怀人的物质,也关怀人的精神;超越关怀是对人生意义的价值反思,是在现实关怀层面实现基础上的飞跃。应用人文关怀的两个层次理论联系临床护理的实践。护理人员在护理学基础操作过程中,既有对患者物质层面的关怀,也有精神层面的关怀。物质层面是指正确地准时地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护理操作,满足患者生理的需求;精神层面的关怀指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患者的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与关注,具体包括保护患者隐私、满足患者知情权及其他患者的各种合理需要、尊重患者之为“人”的尊严与人格等,并自觉地为患者提供这些服务。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集体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但受护理人员个体的素养和品格影响较大,与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关爱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也受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个性特质等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民族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无差异,人文关怀能力均数为45.76,而总分为80分,这说明其人文关怀总体能力并不高,有待于继续提高与加强。本次接受调查的12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独生子女很少,且出生与成长地在农村较多,这也正是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之一。吕忠美等[5]的研究中64名护生有96.88%都是独生子女,其少有照顾他人的意识和愿望。

    人文关怀能力与患者对护生服务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通过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可提高其临床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这提示学校与实习医院不仅要重视学生操作技术的培训,也要加强人文方面的教育。近年来,很多学校都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减少了医学课程的学时数,而开设了一些人文社会学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文学修养、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但这些课程多作为选修课[6-7],且多为大班上课,学时数少[8],不仅是学生,而且是老师也未将其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使得这些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相对于开设课程,学校、实习医院的人文文化,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塑造是更为有效的。学校老师和实习医院的医生护士若在服务中切实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效仿、学习,日复一日,习惯自然会成为一种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桂瑛,覃建芹,邹崇祺,等.患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3):170-173.

    [2]张田勘.人文关怀关怀什么?——从妞妞的痛到双头畸形儿的出生[J].世界科学,2001,(10):44-46.

    [3]沈辉香,何齐宗.论人文关怀与教师发展[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11.

    [4]黄伟英.谈护士长在病区管理中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技巧[J].广西医学,2010,32(12):1595-1596.

    [5]吕忠美,董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