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19029
我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及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李莉,郑霞敦
第1页

    参见附件(3398KB,3页)。

     [摘要] 目的:对本院门诊处方的书写规范性和药物使用情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改进措施,提高本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从本院2011年1~3月的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0本处方,共计22 328张,以药品的说明书、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对每张处方进行分析,记录每张不合理处方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纳统计。结果:抽查处方22 328张,含注射液处方3 661张,含抗菌药物处方13 947张,不合格处方2 406张,占调查处方的10.78%。分别在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本院门诊处方在处方书写规范性和合理用药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 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合理用药;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59-03

    处方是医疗活动中医疗信息的重要载体,一张完整的处方包含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医师的诊断、治疗方案、给药途径及本次医疗活动中所发生的药品费用等信息,它是医师和药师对患者共同负责的重要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新药品种的逐年增多,临床用药日趋复杂,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既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上的伤害,又带来了精神和经济损失。为全面了解本院处方的质量和临床用药情况,笔者对本院2011年1~3月门诊处方进行书写规范性和合理用药的分析,为医师用药、药师调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3月门诊处方,每月抽查10本,共计22 328张,样本覆盖门诊各诊室,具有代表性。以药品的说明书、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对每张处方进行分析,记录每张不合理处方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纳统计。

    2 结果

    抽查的22 328张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13 947张,占60.46%;含注射液处方3 661张,占16.40%。经统计分析发现不合格的处方2 406张,占总处方的10.78%,其中类型包括前记不完整,药名、剂量和数量书写不规范,修改不规范,用法用量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不合格处方的主要表现

    3.1.1 前记不完整

    常见有漏写门诊号、科别、年龄、性别,很多地址未写或书写不全,临床诊断不规范或漏写诊断。前记不完整使得药师的审方流于形式。抽查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诊断,例如“皮炎”、“购药”、“术后”、“VVC病”等。诊断不规范或漏写诊断不利于药师审核用药与诊断是否相符及是否具有潜在意义上的禁忌证,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地址不写或书写不全不利于回访或者出现发药错误后能及时追踪。

    3.1.2 药名、剂量、数量书写不规范

    药物名称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错字、别字、随意自创,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写作“左氧注”,“黄体酮”写作“黄地酮”等。《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药品的剂量和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但部分处方用中文书写数量或剂量书写不完整,如罗红霉素片0.3×贰盒等。药名、剂量、数量书写的不规范可能与新药不断引进,临床用药品种日益增多有关,但极易引起药师在调配处方时的差错事故。

    3.1.3 修改不规范

    《处方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改动,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我院有部分医师书写处方时忽视了这一点,处方随意涂改,且不签字确认和注明修改日期。签字确认是证明处方为医师本人修改,注明修改日期是因为疾病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处方中的药物治疗是根据患者当时的诊断作出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1.4 用法用量不合理

    此类处方在不合理处方中所占比例较大,为24.19%。如“尼美舒利缓释胶囊2次/d”,缓释制剂指口服后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1],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因此尼美舒利缓释胶囊每日仅需给药一次。增加服用次数并不能增加作用强度,反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还有某些儿科医师在开具雷贝拉唑肠溶片或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等质子泵抑制剂时,常为1/2粒/次。肠溶制剂是使药物在小肠内溶解发挥作用的药物,一般不得嚼碎,而分开后药物在胃中会遇到强酸(胃酸)破坏,影响疗效,因此不能分开服用。且此类药品缺乏儿童用药经验,一般不推荐儿童使用[2]。穿王消炎胶囊应为4粒/次、3次/d,有处方为2粒/次、3次/d,用量不足,达不到用药效果。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不合理也较多见,突出的表现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使用,多为1次给予1 d用药总量。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一般给药间隔时间为3~4个半衰期,每日将用药总量分2~4次给予。而某些处方中阿洛西林钠4.0 g/次、1次/d,或头孢唑肟钠1.0 g/次、1次/d,根本达不到抗菌效果,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生长。有关资料表明,阿奇霉素单剂给药后其血浆消除半衰期是35~48 h,这一特点使其具有长效的特点,每日只需一次服药即可取得如同红霉素每日多次服药那样的效果。而我院部分医师在开处方时阿奇霉素的用法为2次/d。而红霉素肠溶胶囊的用法常规为4次/d,而部分处方为2次/d。部分处方中外用药品的用法不详细,只写“外用”,未注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使用部位。此项内容缺少或不全有可能导致患者用药错误。

    3.1.5 无适应证用药

    如诊断为“腰椎病”用具有益气活血,滋阴补肾,增加冠脉流量,降血脂作用的康尔心胶囊,诊断为“胃炎”用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通经络,祛风湿,镇痛祛寒的追风透骨胶囊等。某些医师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给多名不同疾病的患者开同一种滋补性中成药,如为“咽炎”、“上感”、“脑血管病”等患者开有补气养血,升阳益胃作用的参芪力得康片,这既是某些医师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也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1.6 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氯苯那敏片和西替利嗪片同时用,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西替利嗪为H1受体拮抗剂,常规抗过敏治疗用一种即可。泮托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合用,泮托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而抗酸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降低多潘力酮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服用泮托拉唑使药效降低。同时给予妇科千金片和宫炎康胶囊,二者同为妇科消炎中成药,作用相似,可单用一种。

    3.1.7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45%,高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的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与部分医师习惯性或经验用药,以及过分依赖抗菌药物有关,也与一些患者为求病情迅速改善,主动要求使用有关。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9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