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92646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张成溪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为预防和控制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本地医院的门诊患者,将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备了均衡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 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经过卡方检验,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即治疗组各项指标也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见效快,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113-02

    为了解常规西药配合中药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效果,本次采用用随机对照(RCT)研究方法,探讨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常规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总共80例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可为该类疾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现将其治疗及疗效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本地医院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在31~68岁,平均(46.5±15.3)岁;患者在发病3 d以内就诊者38例,在3~7 d就诊的32例,超过7 d以上就诊者10例;受累部位在三叉神经者有7例;并要排除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对阿昔洛韦过敏、孕妇与哺乳期妇女、一周内有抗病毒治疗史、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以及1周内曾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患者被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而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备了均衡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索米星氯化钠针100 mL、阿昔洛韦针0.5 g,1次/d,静脉滴注;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500 μg,1次/d,肌内注射;聚肌胞2 mg,隔日1次,肌内注射;西米替丁片0.2 g,3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银花10 g、菊花6 g、荆芥10 g、柴胡3 g、炒黄芩10 g、车前子15 g、连翘10 g、秦皮10 g、防风6 g、丹皮6 g、大青叶15 g、生甘草3 g。在治疗期间让患者能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饮用充足的水。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 d。

    1.3 临床观察指标

    需要记录发病时间、治愈时间、眼部症状开始缓解时间、痊愈时间和不良反应。所有患者记录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1.4 质量控制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特点,科学设计调查表,注意问卷调查的方法、质量及保密性。开展预调查从而及时调整、修改、完善科研设计,实验设备认真检测,尽可能避免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不出现过失误差。

    1.5 统计学方法

    选取本次研究拟分析的因素,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给予以分级和数量化。将问卷调查内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统一录入计算机,建立Epidata数据库。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正态性检验、t检验、χ2检验、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经过卡方检验,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2。

    治疗组的发病时间为(4.9±0.8) d,症状缓解时间为(4.1±1.1) d,痊愈时间为(11.7±3.9) d,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由单疱病毒引起[1]。这种病毒常在儿童时期即侵入人体[2],可能潜伏在泪腺、唾液腺或三叉神经节内,很少出现症状,但在感冒发烧、疲劳过度、月经来潮等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可使潜伏的病毒重新活跃,引起角膜发生炎性病变,其典型病变为树枝状角膜炎和盘状角膜炎[3-5]。本病在无或低免疫力的人体(如儿童)中引起原发感染,病原体VZV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6]。症状消失后,感染的病毒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细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后,病毒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在神经末梢迅速繁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发炎、出血、死亡而发病,引起复发感染,即带状疱疹[7]。原发感染后,少部分人能复发感染即患带状疱疹;大多数人携带病毒终身不复发感染[8]。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产生抗体,终身免疫,会有部分患者转为后遗神经痛。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原则[9]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等。减少神经末梢的刺激、传入神经电刺激偶尔有效,冷敷疗法可减少疼痛和异样感,局部治疗包括5%利多卡因无纺布或EMLA(利多卡因与丙胺卡因混合物、盐酸可乐啶油膏(150 μg/g)、前列腺素El凡士林油膏、局部辣椒素(0.025%~0.075%)膏剂、非甾体类抗炎药膏涂于患处[9]。止痛药的选择较多,有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止痛药阿片类药对PHN是一线药物(如氧可酮),还有受体激动药曲马多、单胺类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摄取抑制药等,NMDA受体阻滞药目前也有应用。在心理治疗方面也应加强,如改善老年人的孤独感、改善对疾病的认识、认知行为性治疗等[10]。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目前尚无可靠而满意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洒、使用激素药物及其他对眼睛不利的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随机对照(RCT)研究方法,探讨本科常规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总共80例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临床疗效各指标等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现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治疗的思路,见效快,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一致,在今后的研究中本院将更深入探讨常规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为更好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1] 龙黎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