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153
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咽部菌群变化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吕煊
第1页

    参见附件。

     2 结果

    笔者研究后发现,A组患者治疗前的咽部需氧菌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患者治疗前的咽部厌氧菌密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咽部厌氧菌和需氧菌菌群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类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在正常人与该病患者的咽部分泌物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四种细菌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均有比较强的耐药性。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咽部菌群密度变化情况见表1、2。

    3 讨论

    人体咽部的正常菌群是机体的一个天然的对外界有害物质刺激进行防御的屏障,可以有效的抵御外来很多有害因素的侵袭和破坏,当患者的机体受到损害或抵抗力发生下降的时后,该菌群在实际数量和具体种类方面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失衡表现,这一天然的防御屏障也就会随之被破坏,导致患者出现由于外源性病原菌侵入诱发的感染现象[3]。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人群、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其咽部所存在的需氧菌有很多中,主要以甲型链球菌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奈瑟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这充分说明健康人群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咽部的厌氧菌的实际种类是几乎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这些菌种在健康人群和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咽部存在的实际数量有所不同[4]。在广谱的抗菌类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呼吸道正常菌群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是是导致呼吸道的感染现象发生、发展和最终发生失调的主要诱因[5]。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基础之上,可以将细菌菌株迅速激活。呼吸道内的合胞病毒对甲型链球菌是否具有相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但一般情况下临床认为,被检菌株检出量多或呈纯培养检出的时候,致病菌的可能性会很大。在患者咽部的固有菌群平衡状态由于被抗菌类药物等外在因素破坏后,菌群所发生的紊乱现象也预示着炎症病理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长期的使用抗菌类药物是导致呼吸道的菌群发生紊乱的一个重要根源[6-7]。

    综上所述,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患者其咽部的菌群密度发生显著性的该病,对该类患者这一特征性变化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使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诊断更加及时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秦克秀,俞凤,李涛.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门诊与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耐药性比较及临床意义[J]. 安徽医药,2009,14(8):174-175.

    [2] 黎敏,鲁卫平.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J]. 重庆医学,2008,37(16):264-265.

    [3] 巫胡兰,邹英,张杰,等. 62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 重庆医学,2006,14(24):217-218.

    [4] 胡玉顺. 198例慢性咽炎患者咽分泌物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8(24):437-438.

    [5] 杨雪静. 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7,15(1):342-343.

    [6] 罗燕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7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