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48
130例可疑过敏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王志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患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了解本地区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者不耐受食物的常见种类,为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实验室依据。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3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水平,分析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结果 本地区的130例临床可疑被检者中阳性率为70.8%。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鸡蛋、牛奶、螃蟹、大豆、鳕鱼、玉米、小麦、西红柿、虾和大米、猪肉和牛肉、鸡肉和蘑菇,以鸡蛋和牛奶的不耐受率最高。 结论 临床对胃部不适、皮肤反应及其他原因不明的临床症状患者应做食物不耐受检测。根据实验结果,证明本地区大多数食物不耐受者以对动物蛋白不耐受为主,且对鸡蛋、牛奶不耐受者居多,临床可根据实验结果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轻不适反应。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胃肠道不适;皮肤反应;偏头痛及睡眠障碍

    [中图分类号] R3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088-02

    食物不耐受是由人们较常食用食物的IgG抗体介导的迟发型的变态反应,导致这类变态反应的食物往往是患者比较喜爱的,患者很难自我发现不耐受的食物,在临床多表现为慢性疾病[1]。因此,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临床常见过敏性疾病进行食物特异性 IgG抗体水平检测,以发现患者机体不耐受的食物,指导临床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标本均来自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的住院及门诊就医者,其中,男58例,女72例,年龄4~68岁,平均38.6岁,其中胃肠道不适者(其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腹部饱胀、口臭等)76例,皮肤反应者(各类皮炎、荨麻疹、红斑等)31例,偏头痛及睡眠障碍者23例,其他病症如哮喘、鼻炎、关节痛等,由于相应的标本数量太少,不符合统计学要求,故暂未列入探讨。

    1.2 标本采集

    严格按照标本采集程序进行标本采集,所有病例抽取静脉血2 mL,及时分离血清备用。

    1.3 检测方法

    使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14项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利用酶标仪进行进行吸光度检测,将吸光度值输入食物不耐受HOB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敏感程度结果分级

    针对检测得到的各种食物特异性浓度的不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级,解释为“阴性、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在本次实验的130例标本中,92例阳性,总阳性率70.8%。其中轻度敏感(+1)者占55.4%;中度敏感(+2)者占26.1%;高度敏感(+3)者占18.5%。见表1。

    2.2 130例临床标本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检测情况

    通过对130例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本地区14项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分别为:鸡蛋22.3%(29/130);牛奶13.8%(18/130);蟹11.5%(15/130);大豆7.0%(9/130);鳕鱼4.6%(6/130);玉米3.1%(4/130);小麦2.3%(3/130);西红柿1.5%(2/130);虾1.5%(2/130);大米1.5%(2/130);牛肉0.8%(1/130);猪肉0.8%(1/130);鸡肉和蘑菇的阳性率为0.0%。

    2.3 病种与常见食物发生变态反应阳性率情况

    本次实验所采集的3种病种与常见食物发生变态反应阳性率情况见表2。

    2.4 对不同食物不耐受比例情况

    在全部130例被检者中,14项全部阴性者38例,占29.2%,14项全部阳性者无。在92例阳性者中阳性项目数量也不同,一项至六项阳性的比例分别为39.1%、34.8%、8.7%、10.9%、4.3%、2.2%,七项及以上阳性者无。在胃部不适的61份阳性标本中,对鸡蛋和牛奶不耐受的有34例,所占的比例达到55.7%。

    3 讨论

    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特点是多种食物诱发的迟发型反应,一般在摄入不耐受食物24 h到几天后发作,无特异性,比较难以自我察觉,多数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2]。笔者通过应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14项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本地区的疑有食物不耐受的130例就医者进行检测,得出胃部不适和皮肤反应的患者占63.1%的结论,与一项对2 567例怀疑有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胃肠道症状占44%,皮肤症状占16%[3]的研究结果相近,但也有研究表明小麦、海虾、大豆等为最敏感食物,而不是牛奶、鸡蛋[4],可能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而有差别。笔者还发现:(1)在本地区日常食用的 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鸡蛋、牛奶、螃蟹、大豆、鳕鱼、玉米、小麦、西红柿、虾和大米、猪肉和牛肉、鸡肉和蘑菇,以鸡蛋和牛奶的不耐受率最高。说明本地区大多数食物不耐受者以对动物蛋白不耐受为主,且对鸡蛋、牛奶不耐受者居多,这两者阳性数共47例(鸡蛋29例,牛奶18例),在92例阳性标本中占到51.1%(47/92),可能与这些食物的普遍性及蛋白类食物免疫源性较强有关。(2)在检测阳性的结果中,轻度敏感者占55.4%,中度敏感者占26.1%,高度敏感者占18.5%,以轻度敏感者占多数。在高度敏感的17例标本中,以鸡蛋和牛奶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8.8%(10/17)和29.4%(5/17)。(3)在食物不耐受的人群中,以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者最常见,尤其对鸡蛋、牛奶、蟹不耐受的比率较高[5]。在皮肤反应和偏头痛及睡眠障碍者中鸡蛋、牛奶、蟹的阳性率也很高,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此类人群的不适表现与食物不耐受有关。研究证实,根据食物IgG排除相应食物,特别是IgG高级别阳性的食物,能够有效地减轻胃部不适的症状[6]。(4)从统计数据中还可以看出,食物不耐受者大多对3种以下的食物不耐受,本次实验未检出14项全部阳性者,据有关资料介绍全阳性者为先天性酶缺乏、过敏体质、免疫性疾病以及机体功能失调等[5]。

    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对于判断产生临床不适的食物种类,找出疾病的真正病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对因胃部不适、皮肤过敏及其他原因不明的临床症状患者做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以指导患者根据其不耐受食物的多少和敏感程度,制定忌食、限食或者轮替等饮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免疫损伤,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7-8]。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在临床可疑标本中,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极高,达70%以上,有文献报道,在健康普查人群中的阳性率在40%以上。因此,将食物不耐受纳入普查项目也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当然,本组数据仅限于本地区的部分人群,全国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及饮食习惯等都有差异,尤其是我国南北方之间,检测结果可能在个别项目上有较大差异,应当结合各自地区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雪珍,李红.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