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52
肝门部胆管细胞的CT和MRI对比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唐子东 王芳 刘大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比较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有完整CT和MRI资料的11例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11例肝门部胆管癌中,CT清楚显示病变9例,MRI清楚显示病变11例。11例病灶在CT与MRI上强化一致:2例早期强化,延迟扫描呈中等度强化,9例早期轻度或者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呈中等度强化。 结论 CT和MRI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癌中,均能很好地显示病变。但在信号的丰富程度及分辨率上,MRI较CT有优势,显示更加清楚直观。

    [关键词] X线计算机;肝门;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093-02

    胆管细胞癌在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中占5%~10%,仅次于肝细胞性肝癌,其病因至今末明,起病隐匿,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诊断亦较困难[1-2]。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MRI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癌中的经验日益丰富,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并具有无创性检查的优点,对术前的诊断,手术选择及术后评价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0年11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其在CT及MRI上的影像表现,对比分析二者在该病上的优点,相互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47~88岁,平均65.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巩膜及皮肤黄染。7例黄疸进行性加重,4例表现为间歇性。8例右上腹部心悸,不适,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11例患者均以黄疸来诊,4例为间歇性黄疸,7例黄疸逐渐加重,其中3例皮肤明显瘙痒。恶心,甚至呕吐者3例,右上腹不适5例,腹胀3例,心悸2例。

    1.2方法

    CT采用GE64排螺旋CT对患者行5 mm层厚螺旋动态三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300 ms,层厚5 mm,间隔5 mm。注射采用MALLINCKRODT高压注射器3 mL/s流速经肘静脉注射,于20~26 s扫描取动脉期、60~80 s扫描取静脉期,180 s扫描取实质期,得容积数据后行1.25 mm层厚重建,可对得到的图像进行MPR、VR、MIP等后处理。MRI采用西门子公司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线圈,采用足先进仰卧位,常规扫描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2WI(TR 2 100 ms,TE 89 ms)、自旋回波(SE)T1WI(TR 500 ms,TE 22 ms),2次采集信号。MRCP 检查:行重T2WI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扫描,采集二维数据,TR 9 800 ms,TE 230 ms,层厚 5 mm,连续 45层,激励次数 2 次,成像时间大约5 s,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采用MIP重建。动态增强采用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TR 160 ms,TE 2~4 ms),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 18~22 mL后,速率为2 mL/s,分别于20~25 s、60~80 s、90~180 s、30 min屏气扫描。

    2 结果

    2.1 MRI表现

    11例患者均为单发,表现为肝门部孤立肿块9例,肝内胆管扩张9例。2例早期病变表现为管壁不均匀增厚,无明显肝内胆管扩张。瘤体在T1WI上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或等高信号,边界欠清,不锐利。瘤体周围扩张的胆管截断,呈放射状,截断处见杯口状、鸟嘴样等改变。增强扫描,9例病变呈缓慢渐进型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或者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开始逐渐增强,延迟扫描病变进一步强化,呈高信号。2例病变表现不典型,早期即强化。11例病变MRCP均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或管状,截断处的高信号管腔内见低信号的充盈缺损6例,内壁毛糙不规整2例,3例呈鼠尾状或鸟嘴样狭窄。4例胆囊显示欠佳。见表1。

    2.2 CT表现

    11例病变中,5例在CT上均表现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4例仅表现为梗阻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2例表现为管壁的局限性不均匀增厚。11例病变CT值为13~42 Hu,密度均匀6例,5例欠均匀;边缘光滑锐利3例,8例边缘不规整,见分叶征象;4例边界清楚,7例边界不清;肝门部结构增多,脂肪间隙变窄,显拥挤。11例病变均合并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部截断或呈鸟嘴样狭窄,截断处见杯口状改变者6例。增强扫描,7例病变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密度逐渐增高,大致均匀,2例病变早期即表现为明显强化。11病变中8例合并胆管结石,7例合并肝叶萎缩,4例见肝门胰头部淋巴结肿大。见表1。

    3 讨论

    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指发生在肝门部胆管的癌变,又称为Klaskin瘤,累及范围包括左右肝管至肝总管上部分。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等有关[3-4]。大体病理上分为结节型、管内型、浸润型三种,以后者多见。病变较小时,病变不引起管腔的狭窄阻断,患者在临床上仅仅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体征,如右上腹不适,胀痛,食欲差,恶心,呕吐,陶土色便等。病变较大后,引起胆管的梗阻,胆汁回流,患者会出现较特异的黄疸表现,严重时患者皮肤瘙痒难当。此时,病变大多来自肝总管或者一侧肝管病变较大,压迫另一侧的胆管也狭窄阻断。临床上以黄疸的开始界定病变的开始时间,实际上出现黄疸并不是病变的早期,所以病变起病较隐匿,有黄疸症状来诊时,病变往往有较明显的影像学表现,如瘤体、胆管扩张。

    典型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为肝门部低密度或等低密度影,以大小不同表现为突向腔内的结节或占据肝门部的肿块,部分表现为管壁的非均匀增厚[5-7]。肿块型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大部分强化不明显或者轻微强化,随着延迟时间的加长,病变密度逐渐增高。充分说明病变实质少,而纤维等成分较多,细胞外液少,血液进入慢,排除也慢的病理改变。随着CT机的完善,分辨率增高,层厚减薄,达到各向同性的效果,利用后处理MPR等软件可连续、多方位观察病变,了解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及血供情况,便于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MRI多种显像手段的利用,增加了肿瘤的信息量,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典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T1WI表现为低、略低信号改变,T2WI表现为高信号、等高信号改变。MRI可任意方向扫描,提高了对病变空间位置的观察能力。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常规冠状位MRCP表现为高信号的胆管扩张,于肝门部截断,见充盈缺损或鸟嘴样狭窄。增强扫描,病变早期不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开始强化,延迟扫描造影剂进一步充填,与CT的表现相似,但对比更锐利。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完善,新序列的开发,作为一种无创检查,MRI已成为检测肝门部胆管癌优选的影像手段[8]。

    综上所述,MRI与CT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均有重要价值。MRI成像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作用日益突出。MRI成像序列多样,信号丰富,分辨率较常规CT扫描提高,显示的细节较CT明显增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