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71
小儿留置针的简易手法临床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黄建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留置针简易进针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400例患儿采取自动分组,评估他们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 结果 采用简易单手进针法的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进针方法的患儿。结论 通过改善进针手法,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小儿留置针; 单手进针; 提高; 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1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器重,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升高,对护理人员的穿刺都要求一针见血。使用静脉留置针后,能保证各项治疗及时完成,患儿也减少了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且肢体活动方便,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家长的喜爱,因此在儿科病房广泛使用。随着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快速成功地对小儿进行留置针穿刺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圆满完成住院治疗成为儿科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本院在2009年4~12月随机抽取400例患儿进行改良进针手法和传统手法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12月0~3岁患儿400例,女167例,男233例;新生儿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21例,肺部疾病208例,腹泻病120例,其他疾病51例。全部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传统手法和简易手法交替进行,留置针一律选用BD24#针。每名患儿在穿刺时有一名家属陪伴,另有一名护士作为助手帮忙进行固定和协调。排除穿刺者情绪因素影响,选择患儿家属认同并有一定穿刺水平,对两种进针手法掌握熟练的护士进行操作。

    1.2 方法

    1.2.1 留置静脉的选择 留置针的目的是为了更持久有效的使用此静脉通路,因此,笔者在选择留置部位时要注意尽量避开选择过细的血管和活动过于频繁的关节部位。小儿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故在为新生儿和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头皮静脉,如额上静脉、颞浅和耳后静脉;有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因为要减少搬动,防止出血,因此不提倡头皮静脉穿刺;对在暖箱中的低体重的新生儿多采用腋静脉,因其贴近心脏,血管粗直,较周围浅静脉充盈,且固定后患儿拔针概率小[1];对1岁以上的患儿多采用粗、直、弹性好的四肢浅静脉[2],如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等。

    1.2.2 穿刺方法 (1)传统方法:一人固定患儿,左手绷紧皮肤,使血管绷直并显露清晰,右手持针翼,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 cm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降低为15°~20°角,继续进针0.2 cm左右后,左手持针Y部往前送,右手持针翼往后退,将外套管全部置入后固定。固定时使用统一敷贴,固定牢靠。(2)简易单手进针法:采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 cm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降低为15°~20°角,继续进针0.2 cm左右后,左手一直绷紧皮肤不放,保持血管一直处于绷直的位置,右手食指从针翼下方换至留置针Y部右侧并往后滑动,滑动时勾住针翼,拇指则顶住Y开口处往前送外套管,直至外套管全部送入后固定。固定时使用统一敷贴,同样方法固定牢靠。

    1.2.3 固定方法 (1)头部固定法:患儿头喜欢不停转动,摩擦频繁[4],且头皮出汗较多,固定留置针的胶布容易松脱,导致留置针脱出而留置失败。在留置针的棱角处笔者按黄文景等[5]人的方法处理,用少量棉花铺垫,以减少留置针针梗和肝素帽持续压迫局部带给患儿的伤害。在3M膜固定时我们注意透气,不包绕过多的长胶带,而是用皮肤外伤固定用的5号弹力网套,套进患儿头部,这样能有效透气,不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并延长留置时间。(2)四肢固定法:沈梨芳等[6]对新生儿采用海绵代替小夹板固定四肢静脉留置针,因新生儿皮肤娇嫩,四肢活动度较婴幼儿小,笔者采用薄层小纸板固定,并在关节骨隆凸部位使用少量棉花铺垫均匀后再固定,这样可以避免针梗处和肝素帽持续压迫局部,引起局部压伤;再用本人穿着的松紧适宜的棉质袜子套上,也可以用小毛巾包裹,或用棉质手套带上,可以避免被服或衣物把留置针带脱;对于烦躁好动的患儿要对家属加强宣教,指导家属看护。(3)家属宣教:对留置针的一般护理和注意事项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其如何简单护理,避免触碰,不让患儿接触过湿的东西,保持敷贴的稳定性,对出汗过多的患儿每天更换敷贴后使用小绷带环形包裹。

    1.2.4 患儿的配合 (1)家长陪伴:0~6个月的婴儿尚无情感意识,笔者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尽量不要求家长的陪伴;6~18个月的患儿有自我意识,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但对言语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笔者在进行穿刺之前,应用夸奖来消除患儿的负性情绪,同时要求家长一旁陪同;1.5~3.0岁的患儿分离性焦虑情绪明显,笔者要求家长陪同,并做好沟通,在穿刺之前注意应用鼓励性的言语,选择依从性高的患儿做为榜样,鼓励其他患儿跟护士配合。(2)患儿的情绪分级:在穿刺前不将患儿的情绪分级区分出来,只在穿刺成功后评价两种注射手法的成功率时体现。合作:是指患儿不哭闹,安静地接受注射,或有啼哭但在穿刺时没有挣扎。欠合作:是指患儿有啼哭,有挣扎,但挣扎能被协助的家长劝阻,在进针时不挣扎。不合作:是指患儿情绪极度烦躁,剧烈挣扎,在静脉穿刺时掌控不住,或进针后仍有挣脱掌控的表现。

    1.2.5 留置成功的标准 成功:留置2 d以上,局部无红、肿、硬结、苍白,或树样红线。不成功:留置2 d以内,或第二天就出现红、硬结、输液不通畅。满意:留置5 d左右,无红、肿、硬结、苍白等现象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的处理均经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简易进针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法,应用传统进针手法和简易单手进针手法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在患儿不同情绪中的成功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两种进针手法的穿刺成功率有明显的差异,特别对不合作和欠合作的患儿,使用单手进针时左手一直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并固定不动,这样可以协助固定而使患儿挣扎的力道减弱,右手进针,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静脉穿刺并成功置管,成功率高。而传统进针手法失败主要包括几种情况:(1)穿刺见回血后,左手要帮忙送进外套管,放松了绷紧的皮肤,导致原来绷直了的血管恢复了其本身的弯曲走向,造成送管时捅破血管的概率增加,对较细的血管比简易的单手进针法更难置管成功;(2)小儿不合作者居多,双手放开患儿后,患儿再次挣扎时很容易就将留置针带出而造成穿刺失败。

    [参考文献]

    [1] 艾芳.不同年龄小 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J]. 医学信息,2008,21(8):1374-1375.

    [2] 张云红.不同部位留置针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