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90
C-反应蛋白及清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程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及清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检测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浓度,并与10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正常体检者,血清清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血清清蛋白浓度低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呈正相关,浓度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清清蛋白浓度呈负相关。高水平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C-反应蛋白;血清清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5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研究表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性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CRP)属非特异性反应蛋白,是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为探讨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血清CRP、血清清蛋白(ALB)浓度进行了检测。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0例,男124例,女26例,年龄34~78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AMI诊断[2]。按其住院期间有无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休克、心脏猝死等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分为观察Ⅰ组80例(有心血管事件发生),其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63岁;观察Ⅱ组70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其中男56例,女14例,年龄34~72岁,平均61岁。随机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1.2 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血清CRP、ALB的测定,观察Ⅰ组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8 h内进行第二次检测,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后第2天晨起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RP及ALB浓度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RP浓度高于正常体检者,血清ALB浓度低于正常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血清CRP及ALB浓度比较

    观察Ⅰ组的CRP浓度高于观察Ⅱ组,血清ALB浓度低于观察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A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硬化,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致使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不可逆性坏死,即心肌梗死[3]。有研究认为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炎症和感染密切相关[4]。CRP是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0 kD的血清β球蛋白,因最早发现其和肺炎球菌的C多糖相结合而得名,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属于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5]。研究显示,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可预测冠状动脉事件危险程度,间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6]。

    本研究中,AMI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同时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观察Ⅰ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观察Ⅱ组(P < 0.05),表明CRP水平变化确实可以增加AMI发生的危险性,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一致。有文献报道CRP水平的升高与冠脉病变数相关,病变数越多,血浆CRP的水平越高,而CRP水平持续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较大,因此,CRP水平的升高可以独立预测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7]。

    本研究中,AMI组患者的AL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同时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观察Ⅰ组ALB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观察Ⅱ组(P < 0.05),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同AMI患者处于应激状态,由于基础代谢率明显增加,导致对能量的需求增大,ALB合成减少,分解增加有关[8]。在临床工作中,低蛋白血症一直被认为是临床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有许多研究显示,血清ALB浓度与AMI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数之间呈负相关[9]。而且,血清ALB浓度是反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最有意义的指标之一[10]。炎性反应越严重,血清CRP浓度越高,相应的清蛋白浓度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呈正相关,浓度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清清蛋白浓度呈负相关。高水平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凯,李永臣,王磊. 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及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9):466-467.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5-295.

    [3] 杨艳红.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J]. 医学信息,2011,09:4719.

    [4] 袁丽莉,袁丽艳,刘占风,等.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关系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424.

    [5] 林旭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9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