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9期
编号:12202109
心脏标志物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9期
     2.3 判断心脏功能的标志物的比较

    在心力衰竭检测和心功能评价方面,BNP和NT-proBNP在体外的稳定性有差异,但都足以满足中心实验室和床旁检测的需要;不过在临床应用方面,BNP和NT-proBNP相比,BNP受肾功能的影响更小一些;另外,由于半衰期原因,BNP在监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方面能更灵敏地反映患者治疗当下的状态,但在以下几个方面,NT-proBNP的表现要优于BNP:(1)NT-proBNP在临床实验室检测非常方便,稳定性高并可使用多种标本种类;(2)多种分子形式的NT-proBNP和相关的肽类都存在于血循环中;(3)如果检测NT-proBNP的不同方法采用同等的抗体和定标器,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好,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差异降至最小[9]。国内研究成果还发现,血浆NT-proBNP浓度与超声心动图仪的心功能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优于ET-1,提示作为早期心功能损害的标志物,NT-proBNP可能更佳[10]。

    3 反映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的标志物

    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经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脏动脉中形成栓塞引起,脂质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病因素之一,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冠心病机型事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整个过程,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防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11]。

    3.1 血脂组合

    血清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空腹血清TC水平增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能够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的危险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