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02099
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病情发展转归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王文莉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leep quality; Developmentof disease; Outcom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下称冠心病是一类以心肌缺血、缺氧为特征的心血管疾患,是目前心内科主要病种之一。该病的发生具有诸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少活动等。但冠心病病情的加重通常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休息后症状往往得以减轻。因而,为了探讨睡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睡眠质量的高低与病情的转归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影响因素系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本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1]。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49~84岁,平均(58.0±8.8)岁;CHD病史11个月~17年。其中心绞痛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伴高血压20例,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颤等)50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50~85岁,平均(57.0±6.8)岁;其中心绞痛6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伴高血压14例,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颤等)48例,高脂血症22例,糖尿病16例。上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乏力、胸闷或胸痛,心电图均有ST段水平下移(≥0.05 mV)或伴T波倒置或心律失常的改变,且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先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即患者入院7 d后,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睡眠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入院治疗1周来的睡眠质量。该问卷共由5个条目组成。主要目的是筛选存在睡眠障碍的阳性病例。(2)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评定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给予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促进睡眠,主要措施有: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使其拥有被关心、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开展健康教育与疾病有关知识的讲解;进行心理护理,改善不良情绪反应。冠心病患者A型性格居多,心理失衡和焦虑常见。医护人员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增进医患和护患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心理上采用疏导解释、支持、安慰、帮助等措施,消除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平衡。了解患者睡眠习惯,提供良好条件,给予合理满足,并讲解睡眠与冠心病间的相互影响,使其充分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睡前浴足和按摩方法的应用;音乐疗法的应用;饮食、运动及作息时间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有可能因潜在的原因导致的病情的变化和引起的生理上的不适采取预见性的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拥有安全感;合理使用药物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并排除相关疾病;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具体治疗措施的修订完善;及时了解患者每天睡眠情况的信息及主观感觉,帮助患者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及时消除干扰因素。对确需药物治疗的失眠患者,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选择最佳时间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等。对照组则只是仍然按照常规疗法,将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宗旨。连续观察2周,到入院治疗第4周,评定患者疾病的复发、进展与加重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睡眠质量评估和患者疾病的复发、进展与加重情况的评定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所测数据,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治疗1周后睡眠质量测评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示,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睡眠情况评估结果显示,不同情况睡眠障碍发生率均较高,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措施治疗后疾病复发、加重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示:观察组通过一系列改进睡眠障碍措施的实施,在疾病的复发、加重和进展方面,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冠心病患者通过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对病情的稳定与康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良好的影响作用。

    3讨论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常的更好的睡眠,可以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的重要的一环。祖国医学也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美国有两位学者,对7 000人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研究,认为有7种原因可影响人的寿命,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睡眠。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普遍存在,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 激惹、 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2-3]。

    通过该项研究进一步证实,睡眠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睡眠质量的好坏对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很重要, 如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神经兴奋性高、情绪不稳定, 使大脑耗氧增加、心脏负荷加重, 增加心肌耗氧量, 病情加重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心肌供血得不到改善[4]。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睡眠结构逐渐破碎,可能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诱因[5]。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在睡眠时,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减慢,处于休息、恢复和重新积累能量的状态。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组织、器官的衰老和机能的退化,免疫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大脑中协调昼夜变化关系的松果体萎缩,睡眠节律发生紊乱,难有充足的睡眠。熟睡程度差,机体得不到充分休息,反过来又影响免疫机能,使免疫能力不断衰减,导致旧疾未去,新疾又至,身心备受折磨且易导致心脏事件的高发。该项研究结果显示(表2):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均较高,但观察组采取一系列的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的措施后,在疾病的复发、加重和进展方面,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1),病情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缓解机体疲劳和恢复体力,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还能有效地防止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的发生。另外,观察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直接间接地对患者的身体和谐、 欲望和谐、 心态和谐、 与人和谐、 处事和谐等五个方面构成的内心和谐状态起到了良好影响和促进作用。据有关文献报道,内心和谐与睡眠质量正相关,其中包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诸多因素,即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根本原因, 内心和谐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根本措施[6-8]。而随着睡眠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4结论

    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病情发展转归具有密切的关系,保持患者来年更好的睡眠,可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与进展,防止新增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专业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