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02514
氯苯那敏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陈启明 高运金 陈雅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氯苯那敏联合利巴韦林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微生物调节剂,利巴韦林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苯那敏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4.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氯苯那敏联合利巴韦林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疗效显著。

    [关键词] 氯苯那敏;利巴韦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057-02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疾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 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本研究应用氯苯那敏联合利巴韦林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男44例,女46例,年龄6个月~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2]。治疗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1.8±1.1)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1.9±1.0)岁。临床表现:病程<2周;胃肠道症状为主;大便每日<10次,黄色或黄绿色稀水便,有时伴少量黏液,量不多;偶有呕吐;食欲稍差;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微生物调节剂(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或常乐康)口服,利巴韦林10~15 mg/kg+等量5%GS静滴,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苯那敏片(通用名称: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企业: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 mg/片)口服;剂量为6个月~1岁1/5~1/4片/次、Tid,1~3岁1/4~1/3片/次、Tid。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d,大便性状比以前改善且水分明显减少;无效: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几乎无改变或加重,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明显好转[4]。显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4.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0%, 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6,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P < 0.05)。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未见嗜睡、多尿、困倦、心悸、皮肤瘀斑等副作用。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疾病,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感染婴幼儿,最高发病年龄为6~12月龄,其次为12~24月龄和2~6月龄。

    其发病机制为轮状病毒侵入小肠上部的上皮细胞,直接引起肠上皮的损害。病毒颗粒黏附于上皮绒毛细胞,并在其中复制破坏细胞,使之脱落,脱落的上皮绒毛细胞被隐窝底部的细胞逐渐上移至绒毛顶部后取代。由于具有吸收功能的绒毛细胞被来自于隐窝底部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代替,结果导致水电解质的分泌增加而吸收减少, 因而发生腹泻[5]。在此过程中有多种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最近报道的有内皮素1(ET1),白介素8(HL28)等[6]。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呈低激活状态与细胞免疫变化和临床症状恢复相一致,提示轮状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参与起重要作用。Kordastis,Sjovall H,Lundgren O等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活性肠肽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弱轮状病毒肠炎导致腹泻[7]。上述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微生物调节剂能够选择性地抑制有害菌和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氯苯那敏是H1受体拮抗剂,能阻断组胺与变态反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组胺介导的变态反应;对组胺所致的胃肠平滑肌痉挛有拮抗作用,从而抑制肠道的变态反应,减少渗出。

    本临床研究应用氯苯那敏联合利巴韦林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组显效率为74.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未见明显副作用。因此,氯苯那敏联合利巴韦林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2-301.

    [2]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