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02566
老年化疗患者PICC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罗奕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比较对老年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化疗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50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PICC置管,B组50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前臂静脉留置针,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B两组分别有3例、1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3例、10例出现疼痛肿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老年化疗患者选择PICC置管较应用前臂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减少静脉炎、肿胀疼痛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老年化疗患者;PICC置管;前臂静脉留置针;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138-02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经静脉给药是化疗患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1]。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老年患者浅静脉皮肤松弛,韧性较强,皮下脂肪减少,造成血管弹性降低,难固定,易滑动,管腔狭窄,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再加之患病后长期的输液造成血管损伤多、修复慢,患者情绪变化快,思想顾虑重,易烦躁,在备受痛苦折磨的同时产生恐惧心理,增加了护理难度。因此,为老年患者建立可靠且有效的静脉通道极为重要。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本院对老年患者分别采取PICC置管和前臂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并进行了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50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PICC置管,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63岁,平均67岁;置管时间最长181 d,最短39 d,平均109 d;B组50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前臂静脉留置针,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59岁,平均63岁;置管时间最长18 d,最短1 d,平均5 d。全部患者均取上肢静脉,其中头静脉15例,贵要静脉67例,正中静脉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 选择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Cavafix PICC导管,首选患者肘部的贵要静脉作为穿刺静脉,其次是正中静脉、头静脉。将其穿刺侧上臂与身体成90°外展,其测量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后,再向下到第3肋间,待完成局部消毒后铺巾沿静脉走向穿刺,将导管轻柔地推进至所需长度后移去导丝,再连接肝素帽,以肝素盐水进行脉冲式的正压封管,清理穿刺部位,将体外导管弯曲为S状放置,无菌敷料覆盖。通过X线明确导管尖端位置。

    1.2.2 前臂静脉留置针 选择BD公司生产的兢玛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选择患者前臂弹性较好且较粗直的血管,待穿刺部位消毒后旋转松动的留置针外管,以15°~30°角进行静脉穿刺,待回血后降低其穿刺角度,沿血管进针1~2 cm,使外套管尖端得以全部进入至血管内。最后以左手固定针芯,右手将外套管推入,松开止血带,抽出针芯,以无菌透明膜封闭固定。

    1.3 判定标准

    1.3.1 静脉炎判定 应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关于患者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1级:患者穿刺点局部轻微疼痛、微红或(和)肿,静脉未呈条索状改变,触及无硬结;2级:患者穿刺点局部出现中度疼痛、轻度肿胀,静脉现条索状改变,触及无硬结;3级:患者穿刺点局部剧烈疼痛,且中僵度肿胀,静脉也现条索状改变,触及有硬结,观察有水疱。

    1.3.2 疼痛判定 以数字程度评估表对疼痛进行评定。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按照WHO数字分级法:无疼痛记0分;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则为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及疼痛发生情况比较

    PICC置管组50例患者中3例发生静脉炎、3例出现不同程度疼痛;静脉留置针组10例发生静脉炎,10例出现不同程度疼痛,PICC置管组静脉炎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留置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皮肤过敏、导管移位或脱出等临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PICC导管材料软、弹性好,同时留在患者血管内导管的长度可达45~55 cm,在对患者应用高浓度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强的甘露醇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静脉营养液及高渗或低渗盐水时,PICC均可不同程度的减轻药物对血管的高度刺激作用。而一次性留置针能够留在患者血管内的套管较短,最长仅有2.5 cm。在对患者输注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时,不但对患者血管刺激性较大,且极易引起患者静脉炎的发生[2-3]。本研究中,PICC置管组仅3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的10 d内,伴轻微疼痛,皮肤轻度肿胀,发红,经确诊为机械性静脉炎。在经维生素B12+地塞米松+50%葡萄糖局部湿敷处理后,上述症状于5 d后消失。而静脉留置针组1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且发生于化疗后的1~3 d内,予以拔管处理,应用生土豆片外敷及50%硫酸镁湿敷,抬高患肢,症状于7~10 d后缓解,但5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ICC置管组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组。

    此外,应用PICC置管,输注的液体不易外渗,静脉穿刺1次即可,而其余输液均可在无穿刺疼痛的情况下进行,PICC置管留置时间可长达250 d之久[4]。而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在输注液体时会引起液体外渗,引起疼痛与肿胀的发生,其留置时间也较短,重复穿刺增加了对患者的损伤[5]。在本研究中,PICC置管组仅3例因导管刺激而发生不同程度疼痛肿胀,而静脉留置针组则有1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疼痛肿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最后,PICC置管导管易固定,且不易滑脱,也不限制患者手臂正常活动,需行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也可不应用肝素液进行封管,其无菌屏障不但面积大,且能降低由导管所引起的感染发生。同时,其导管生物相容性极差,不易与患者血管内物质合而发生相应反应[6]。因此,患者凝血及细菌感染情况发生率均较低。而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不但限制了患者肢体活动,在活动时有可能自行脱落。还需应用肝素液进行封管,经长期应用肝素液封管可引起患者凝血时间延长等[7]。在本研究中,PICC置管组2例患者因带管出院后未能按时来院进行局部换药护理而发生穿刺点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73kb)